“父皇安全。”萧承玉哽咽道,小心地检查他的伤势。幸好爆炸威力不算太大,祁明轩只是被冲击波震伤,加上一些皮外伤。
太医很快赶来为祁明轩处理伤口。另一边,刺客也已被制服。李尚书在搏斗中被祁明轩刺中要害,奄奄一息。
萧承玉走到他面前,冷声问:“谁指使你的?”
李尚书狞笑着,嘴角溢出血沫:“顾家……不会白死……北狄……万岁……”说罢头一歪,断气了。
经查,那些舞姬确实都是北狄死士伪装,而侍从中也混入了不少奸细。幸亏祁明轩事先有所准备,才没有造成更大伤亡。
皇帝虽然安然无恙,但这场明目张胆的刺杀让他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所有与北狄有牵连的官员。
接下来的几天,朝中气氛紧张。数十名官员被调查,其中五人被查出与北狄有秘密往来,立即被革职查办。
祁明轩因护驾有功,被擢升为太子少傅,参与朝政决策。而萧承玉则被特许协助审理与北狄相关的案件。
这日,两人正在查阅从李尚书府中搜出的密信,忽然发现一个蹊跷之处:几乎所有信件的落款都是一个奇怪的符号,看起来像是某种代号。
“这个符号,”萧承玉指着其中一个说道,“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命人将之前从柳知节和顾知礼处搜出的信件都拿来对比,果然发现了相同的符号。
“看来这些人都属于同一个组织。”祁明轩沉吟道,“这个符号就是他们的标志。”
萧承玉仔细端详着那个符号,忽然想起来什么:“我记得小时候在皇家藏书阁的一本古籍中见过类似的图案。那本书……好像是关于前朝秘辛的。”
两人立即前往藏书阁,在阁老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那本古籍。书中记载,前朝末期曾有一个秘密组织,名为“影阁”,专门从事暗杀和间谍活动,其标志正是一个类似的符号。
“据说影阁在前朝灭亡后就解散了,”阁老回忆道,“但民间一直有传言,说其实它转入了地下,继续活动。”
萧承玉和祁明轩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同样的猜想:这个影阁极可能就是一直在背后操纵一切的黑手!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调查时,边境传来紧急军情:北狄大军突然发起进攻,萧承睿率军迎战,双方陷入激战!
与此同时,京城中也出现了异动:多名官员接连遇害,现场都留下了那个神秘的符号。
边境战事吃紧,京城官员接连遇害,整个大梁朝堂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萧承玉和祁明轩日夜不停地查阅卷宗,试图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关于影阁的更多线索。
“这本《前朝秘录》记载,影阁最初是由前朝太子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清除异己。”祁明轩指着一段文字说道,“但后来逐渐失控,成为了一个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恐怖组织。”
萧承玉皱眉思索:“如果影阁真的延续至今,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复辟前朝?还是单纯地制造混乱?”
“或许二者皆有。”祁明轩沉声道,“从目前的迹象来看,他们既与北狄勾结,又在朝中布局多年,所图必然不小。”
就在这时,一名暗卫匆匆进来,呈上一封密信:“公主,驸马,刚收到的消息,兵部侍郎张大人昨晚在家中遇害。”
又一位官员!这已经是七天内的第三起了。
“现场可发现什么线索?”萧承玉立即问道。
“和之前一样,留下了那个符号。但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张大人临死前用血在地上写了一个字——”暗卫顿了顿,“‘粮’字。”
粮?萧承玉和祁明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张大人生前主要负责什么事务?”祁明轩问道。
“边境粮草调配。”萧承玉猛然想起,“不好!边境军粮恐怕要出问题!”
她立即派人去查边境粮草的调度情况,同时让祁明轩去兵部调阅相关文书。
果不其然,两个时辰后,坏消息传来:原本应该在三日前就送达边境的一批粮草,至今未见踪影。负责押运的官员也联系不上。
“这批粮草足以支撑边军半月之用。”祁明轩面色凝重,“若不能及时送达,二哥的军队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萧承玉当机立断:“立即从京畿粮仓调粮应急,同时派人沿原定路线搜寻那批失踪的粮草。”
命令刚下达,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京畿几个大粮仓同时起火,虽然及时扑灭,但存粮损失惨重。
“好一招调虎离山加釜底抽薪!”萧承玉气得拍案而起,“他们先是截断边境粮草,再烧毁京畿存粮,这是要逼我们无粮可调!”
祁明轩冷静分析:“京畿粮仓守卫森严,能同时纵火成功,说明影阁在粮仓内部也安插了人手。”
局势顿时严峻起来。边境战事正酣,粮草却供应不上。若边境失守,北狄铁骑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萧承玉沉思片刻,忽然道:“还有一个地方有粮。”
祁明轩立即明白她的意思:“江南粮仓。但江南距此千里之遥,远水难救近火。”
“走水路。”萧承玉目光坚定,“运河畅通,快船加急,五日可达。同时让二哥尽量坚守,等待援粮。”
计划既定,立即执行。萧承玉亲自督办调粮事宜,祁明轩则负责安保工作,防止影阁再次破坏。
然而就在粮船准备出发的前夜,一个意外发生了:漕运总督突然暴毙家中!
“又是影阁所为!”萧承玉得知消息后,愤恨不已,“他们这是要彻底断我粮道!”
漕运总督一死,漕运系统顿时陷入混乱。各级官员人人自危,不敢轻易签发通行文书,粮船出发被迫延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边境的情报越来越紧急。萧承睿派人送来血书:军中存粮仅够三日,若再无补给,只能退守第二道防线。
退守第二道防线意味着放弃大片国土,无数百姓将沦陷于北狄铁蹄之下。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危急关头,祁明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臣请旨亲自押粮前往边境。”
“不可!”萧承玉立即反对,“你伤势未愈,此去路途遥远,危机四伏,太危险了!”
祁明轩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正是因为危机四伏,才必须由臣去。影阁的手段臣已经领教过多次,知道如何应对。况且……”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边境若失,京城难保。届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臣必须去。”
萧承玉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知道再劝无用,只得含泪应允:“好,但你必须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臣答应你。”祁明轩郑重道。
当夜,祁明轩率领一队精兵,押运着第一批紧急调集的粮草,连夜出发。萧承玉站在城楼上,目送队伍远去,心中忐忑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萧承玉日夜不停地处理朝政,协调各方力量支援边境。她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才能和决断力,连一向严苛的萧承稷都对她刮目相看。
“玉儿长大了。”一次议政后,萧承稷感慨道,“若是从前,你绝不会如此果断地下令处决那些通敌的官员。”
萧承玉苦笑:“时势所迫罢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她确实变了许多。从那个被众人呵护的小公主,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政事处理者。多次与影阁的交手,让她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