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来日方长(2 / 2)

萧承玉仔细观察她,见她神情真诚,并无作伪之色,心中好感倍增。临走时,她将一支上好的山参留给林楚楚养伤,又暗示日后会常来请教绣艺。

回宫后,她对萧承睿道:“林姑娘是个好的,性子纯善,手艺也好。二哥若真有心,不妨循序渐进,莫要吓着她。”

萧承睿若有所思。

另一边,辛锐近来也有些反常。常常一个人发呆,有时又会莫名其妙地脸红。

这日练武时,他甚至被萧承睿一拳打中肩膀,若是往常早跳起来了,今日却只是揉揉肩,嘟囔一句:“走神了。”

萧承玉觉得奇怪,私下问祁明月:“锐表哥这是怎么了?”

祁明月噗嗤一笑:“还能怎么?思春了呗!”

原来前几日辛锐奉命巡查京畿,在城外遇到一伙流寇抢劫百姓。他带人剿匪时,救下一个姑娘。那姑娘不像寻常女子般惊慌失措,反而冷静地指出流寇藏匿赃物的地方,帮了大忙。

“听说那姑娘是个游方郎中的女儿,名唤秦桑,性子爽利得很。锐表哥回来后就魂不守舍的,怕是看上人家了。”祁明月挤挤眼。

萧承玉大感有趣。她这位表兄自幼混迹军营,最不耐烦娇滴滴的贵女,没想到竟会对一个江湖女子动心。

“那姑娘现在何处?”她问。

“锐表哥安排她在一处别院住下了,说是等找到她父亲再说。”祁明月压低声音,“你可别往外说,锐表哥脸皮薄着呢!”

萧承玉忍俊不禁。看来这春天到了,各家都要有好事了。

然而并非所有情愫都这般明朗。

萧承玉渐渐发现,祁明轩看她的眼神,似乎与以往不同。依旧是温柔的,关切的,却多了些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

有时她会撞见他匆匆移开的目光,有时他会送来些她正需要的小物件——一方新墨,一本孤本,甚至是一盆她提过喜欢的兰花。

体贴得恰到好处,从不越界,却让她无端心慌。

这日,萧承玉在宫中偶遇谢灵儿。谢灵儿是谢大学士的孙女,性子安静内向,却有一手好画艺。她正独自在荷塘边写生。

萧承玉走过去,笑着问:“灵儿在画什么?”

谢灵儿吓了一跳,见是公主,忙要行礼。

萧承玉扶住她:“不必多礼。我瞧瞧你的画——呀,画得真好!”

画上是塘中初绽的荷花,笔触细腻,用色清雅,极具神韵。

谢灵儿羞涩道:“公主过奖了。”目光却不自觉飘向不远处。

萧承玉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见祁明轩正与几个翰林官说话。她心中一动,状似无意道:“明轩表哥最懂画了,不若请他来看看?”

谢灵儿顿时慌了:“不必了!拙作岂敢污祁公子的眼...”

萧承玉却已扬声唤道:“明轩表哥!”

祁明轩闻声走来,先向萧承玉行礼,又对谢灵儿颔首示意。

萧承玉将画递给他:“表哥瞧瞧,灵儿的画是不是极好?”

祁明轩仔细看了,由衷赞道:“谢姑娘笔法精妙,更难得的是意境清远,颇有倪云林之风。”

谢灵儿脸颊绯红,声如细丝:“祁公子谬赞了...”

祁明轩又细看了片刻,指着一处道:“这里若是稍加渲染,层次会更分明。”说着自然地接过笔,示范起来。

萧承玉在一旁看着,忽然明白了什么。祁明轩看谢灵儿作画时,眼神专注而纯粹,是纯粹的欣赏与交流。而看自己时...

她心里莫名有些发堵。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公主,陛下和娘娘请您过去呢,说是北狄来了国书。”

萧承玉只得告辞。走出几步,回头看了眼亭中二人。祁明轩正耐心讲解着什么,谢灵儿认真听着,偶尔点头,画面十分和谐。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到了父皇母后宫中,果然见萧珣和辛久薇正在看一封国书。

“玉儿来了。”辛久薇招手让她近前,“北狄可汗来信,说是十分感谢我们照顾阿史那云,希望她能多留些时日。”

萧承玉想起今日演武场上那一幕,抿嘴一笑:“云姐姐怕是乐不思蜀了呢。”

萧珣哼了一声:“那丫头性子野,也就承睿治得住她。”

辛久薇嗔怪地看他一眼:“我倒觉得云儿率真可爱,与睿儿很是相配。”说着又叹口气,“若是两国能结秦晋之好,于边关安宁也是好事。”

萧承玉心中一动。原来父皇母后早有此意。

又说了一会儿话,萧承玉告退出来。走在宫道上,远远看见辛锐正与一个穿着利落的姑娘说话。那姑娘眉目英气,举止大方,想必就是秦桑了。

辛锐抓耳挠腮的,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洒脱,看得萧承玉直想笑。

经过御花园时,又撞见萧承睿和阿史那云。两人不再吵架了,反而凑在一起研究一张强弓,头几乎靠在一起,十分专注。

萧承玉悄悄绕开,心中感慨万千。不过短短时日,身边众人的关系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回到宫中,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院中那盆祁明轩送来的兰花,出神良久。

忽然,她站起身,吩咐宫女:“备纸墨。”

既然看不清自己的心,那便先不想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她得好好筹划筹划,怎么帮帮这几对“有情人”。

毕竟,她可是大梁最受宠爱的公主,兄长姐姐们的幸福,她自然要出一份力。

至于自己的心事,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