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流水般送上精致的茶点和酒楼特色的元宵。大人们一边品茶,一边看着孩子们嬉笑,一边闲聊。
萧珣看着楼下川流不息、面带笑容的百姓,对祁怀鹤道:“祁员外,今年这灯市,似乎比往年更热闹几分?”
祁怀鹤拱手笑道:“托……咳咳,托天下太平的福,风调雨顺,商路畅通,百姓兜里有了余钱,自然愿意出来乐呵乐呵。不瞒您说,就这灯市,户部估算,带动京师各项消费,税收能比平日翻上数番呢。”他习惯性地开始算经济账。
辛云舟咬了一口芝麻馅的元宵,含糊道:“热闹好!热闹才显咱们大梁的兴旺气象!就是人太多了,安保可得上心。”他职业病发作,目光如电地扫视着楼下,似乎在评估哪里容易发生踩踏。
辛兮瑶和林静姝则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哪家的花灯样式最新巧,哪家的绸缎庄又出了新花样,交流着持家和经营的心得。辛葵细心地帮小玥儿吹凉元宵,又照顾着其他孩子。
苏文清有些拘谨地坐在林静姝身边,被辛云舟拉着问些朝堂典故,倒也应对得体。
这时,楼下的灯谜擂台处传来一阵更大的喝彩声。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布衣书生,接连猜中了数个难解的灯谜,赢得了满堂彩和一堆彩头。
萧承稷看得专注,忽然道:“父亲,那位书生好生厉害。‘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竟是‘日’字。孩儿想了片刻才明白。”
萧珣赞许地点头:“能即刻想出,已是不错。读书人,不仅要有学识,更要有这般急智。可见民间多有才俊。”
祁怀鹤接口道:“陛下……呃,老爷说的是。今科举子中,便有几位是寒门出身,才华横溢。朝廷开科取士,广纳贤才,方能江山永固。”
正说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和孩子的哭声。众人望去,只见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与家人走散,正站在人流边无助地大哭。
不等侍卫动作,辛葵立刻站起身:“我去看看。”她动作极快,下楼而去。不多时,便见她温言安抚着那小男孩,又巧妙地向周围人打听,很快便领着一位焦急万分的妇人过来。母子重逢,对辛葵千恩万谢。
辛葵回到楼上,神情淡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辛久薇握住她的手:“嫂嫂心善,医术仁心,何时何地都不忘救人疾苦。”
辛云舟与有荣焉,嘿嘿笑道:“她就是这样,看不得人受苦。”
这小插曲,更让众人感受到了这太平盛世下,市井之间的温情与互助。
从四海楼出来,夜色更深,灯市却愈发热闹。孩子们人手多了几盏新买的精巧花灯。承睿得了一个威风的老虎灯,承玉挑了一个可爱的玉兔灯,明月买了个金鱼灯,小玥儿则得了个莲花灯。连萧承稷也在祁明轩的建议下,选了一盏寓意“前程似锦”的锦鲤灯。
一行人随着人流慢慢行走,欣赏着各色花灯。行至一处相对空旷的广场,这里正有民间艺人在表演舞火龙和踩高跷,围观者众多,喝彩声震天。
巨大的龙灯在舞龙者手中上下翻飞,火星四溅,蔚为壮观。踩高跷的艺人扮作神仙鬼怪,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引得众人惊呼连连。
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连萧珣和辛久薇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之景。”辛久薇依偎在萧珣身侧,望着眼前万民同乐的场面,轻声感叹,“没有饥馑,没有战乱,没有苛政,百姓方能如此安居乐业,尽情享受这佳节之喜。”
萧珣握紧她的手,目光扫过兴奋的子女、忠诚的臣子与挚友、以及这无边无际的欢乐人潮,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是啊,这才是你我当年矢志追求的。这万家灯火,每一盏背后,都是一个安稳的家。守护好他们,便是你我之责,亦是承稷他们未来之责。”
他看向正努力踮着脚看舞龙的萧承稷,问道:“承稷,今日出宫,所见所闻,有何感想?”
萧承稷回过头,小脸被灯火映得发亮,他思索片刻,认真答道:“回父亲,儿臣看到了书本上看不到的景象。看到了市井的繁华,百姓的笑容,也看到了如那书生般的才俊,和如辛舅母那般助人的善心。儿臣觉得……觉得这江山,是活生生的,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为君者,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知民间疾苦,解百姓之忧,方能守护好这万家灯火。”
一席话,说得众人暗暗点头。萧珣和辛久薇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慰。这孩子,有一颗仁心,更有洞察力。
辛云舟大声赞道:“说得好!太子殿下小小年纪,有这般见识,将来定是明君!”
祁怀鹤也捻须微笑:“殿下能体察民情,实乃万民之福。”
看完了表演,夜色已深。孩子们开始露出倦容,小玥儿已经在辛葵怀里打起了哈欠。
萧珣便下令回宫。一行人沿着稍显安静的路径往回走,身后的喧嚣渐渐远去,但那璀璨的灯海和欢乐的声浪,仿佛仍萦绕在耳边眼前。
回到宫门附近,即将分别时,林静姝变戏法似的从丫鬟那里拿出几个小巧精致的锦盒,递给每个孩子:“来,静姝姨姨给的元宵节礼物,回去再打开看。”
孩子们惊喜地道谢。
苏文清也上前,对着萧珣和辛久薇躬身行礼:“今日得伴圣驾……与萧老爷夫人同游,文清幸甚。见识长安繁华,民心安乐,更知陛下……与老爷夫人治国之功德。”
萧珣拍拍他的肩膀:“苏学士不必多礼。日后与静姝好好过日子,多为百姓做实事。”
“是,文清谨记。”
宫门在望,微服之旅即将结束。众人停下脚步。
辛云舟、辛葵、祁怀鹤、辛兮瑶、林静姝、苏文清等人齐齐向帝后行礼,虽然未明说,但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与祝福。
“今日,甚好。”萧珣看着众人,最后目光落在辛久薇和孩子们身上,总结道。
辛久薇颔首,眼中暖意融融:“是啊,甚好。见到想见的,听到想听的,心中……更踏实了。”
回到坤宁宫,孩子们被乳母带去安歇,仍兴奋地讨论着宫外的见闻。殿内只剩下帝后二人。
萧珣从身后拥住辛久薇,一同望着窗外,宫墙虽高,仍能望见远处天际被灯火映出的微光。
“薇儿,你看,”萧珣低声道,“这宫墙隔得开宫廷与市井,却隔不开这漫天光华,隔不开这人间喜乐,更隔不开你我与这天下黎民的心。这灯火,宫内有,宫外更有万万千千。每一盏,都需你我用心去守护。”
辛久薇靠在他温暖的怀里,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安宁与力量。她握住他环在自己腰间的双手,轻声应和,如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