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竹楼,陈药农取来些刚采的补骨脂籽,放进陶锅里,加了些清水,煮了半个时辰,倒出一碗褐色的药汤,递给萧步丹:“你尝尝,这药汤带着点辛味,喝了能暖肚子。”萧步丹浅尝一口,果然有股温热的辛香,顺着喉咙滑下去,肚子里顿时暖暖的。“若有泄泻的人,喝上两碗,连喝两日,就能好?”他问。陈药农却摇头:“也不一定。前几日村西的阿婆,拉肚子拉了三天,喝了这药汤,不泻了,却还是没力气——这草能固肠,却补不了脾。”萧步丹心中一动:是啊,泄泻多是脾肾阳虚、湿邪内停所致,补骨脂能温肾固肠,但若脾虚明显,还需配伍健脾的药才行。
上卷三:单药力薄,配伍益智初显效
陈药农的话,让萧步丹记在了心里。没过几日,蕉林村就来了个从北方来的货郎,姓王,刚到村里就开始拉肚子,一日七八次,拉得浑身乏力,连货担都挑不动了。萧步丹为他诊脉,见其脉沉细,舌苔白腻,又问他:“除了拉肚子,是不是还觉得怕冷、肚子发空?”王货郎点头:“是啊先生,夜里盖两床被子还觉得冷,拉完肚子就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想吃东西却没胃口。”
萧步丹诊断:“你这是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补骨脂能温肾固肠,却不能健脾益气,单用它,只能止泄,却补不了虚。”他忽然想起陈药农曾提过,岭南有种“益智仁”,长在山涧边,能暖脾止泻。他赶紧问陈药农:“老伯,您说的益智仁,是不是结的籽像麦粒,能治脾虚拉肚子的?”陈药农眼睛一亮:“正是!那益智仁性温,能暖脾、固精,和补骨脂一起用,一个温肾,一个暖脾,治泄泻才管用!”
次日,两人一起去山涧边采益智仁。益智仁的植株比补骨脂高些,叶片宽大,结的籽呈纺锤形,像一串串小麦粒。陈药农教萧步丹选籽:“要选饱满的,颜色棕褐的,才是好的。”回到竹楼,萧步丹取了补骨脂籽五钱、益智仁三钱,放进陶锅里,加了三碗水,煮成一碗药汤,递给王货郎:“你每日喝一碗,连喝三日,看看效果。”
王货郎喝了第一碗,当天下午就只拉了两次;喝到第二日,就只拉了一次,也不觉得怕冷了;第三日喝完,泄泻竟完全止住了,还能吃下半碗粥。他拉着萧步丹的手,感激地说:“先生,您这药太神了!我在半路找了好几个郎中,都没治好,没想到在您这儿三天就好了!”萧步丹却没满足——他发现王货郎虽然不泻了,却还是觉得腹胀,吃多了就不舒服。
他又去找陈药农商量:“王货郎现在不泻了,却腹胀,是不是因为湿邪还没除尽?”陈药农想了想,说:“岭南多湿,外来人脾胃弱,湿邪容易滞在肚子里。你可以加些‘砂仁’试试——那砂仁性温,能化湿行气,吃了能让肚子不胀。”萧步丹眼前一亮:补骨脂温肾固肠,益智仁暖脾止泻,砂仁化湿行气,三者合用,既能温肾健脾,又能化湿止泻,这不正是治岭南水土不服泄泻的良方吗?
上卷四:砂仁添方,固肾化湿愈顽疾
萧步丹当即决定,在方子中加入砂仁。他取了补骨脂五钱、益智仁三钱、砂仁二钱,先将补骨脂、益智仁放进陶锅,加三碗水,煮半个时辰,再放入砂仁,煮一刻钟——砂仁气味芳香,久煮易失药效,需后下。他将煮好的药汤递给王货郎:“你再喝两日这药,看看腹胀的毛病好不好。”
王货郎喝了第一碗,当天下午就觉得肚子不胀了,晚饭还吃了一碗米饭;喝到第二日,不仅腹胀全消,精神也好多了,能挑着货担在村里走一圈了。“先生,这药太管用了!现在我肚子不胀了,也有胃口了,感觉浑身都有力气了!”王货郎高兴得合不拢嘴。萧步丹心中大喜——这三方配伍,果然有效!补骨脂为君药,温肾固肠,治泄泻之本;益智仁为臣药,暖脾止泻,助补骨脂增强固肠之力;砂仁为佐药,化湿行气,既能除体内残留的湿邪,又能行气导滞,防止补骨脂、益智仁温燥碍胃,三者相辅相成,共奏温肾健脾、化湿止泻之效。
很快,这方子就在蕉林村传开了。村东的李阿婆,年近七十,常年拉肚子,吃了不少汤药都没好,喝了这方子三日,泄泻就止住了;村西的孩童阿福,因贪凉吃了生冷的瓜果,拉肚子拉得面黄肌瘦,喝了两日药,就恢复了活力。萧步丹一边为百姓治病,一边仔细记录每一个病案:“王货郎,北方人,三十岁,水土不服致泄泻,日七八次,伴畏寒、腹胀,用补骨脂五钱、益智仁三钱、砂仁二钱,水煎服,五日愈;李阿婆,七十岁,常年泄泻,伴神疲乏力,用上方减砂仁为一钱(老人气虚,砂仁用量宜少),三日止泻,七日精神复……”
可就在这时,村里的老郎中却提出了质疑:“萧先生,你这方子都是民间草药,既没在《伤寒论》《本草纲目》中见过,也没经名医验证,若传出去,误治了人怎么办?”萧步丹没有反驳,只是请老郎中去看李阿婆和王货郎。老郎中见李阿婆能下地种菜,王货郎能挑担赶路,又看了萧步丹记录的病案,每一个患者的症状、用药、病程变化都写得清清楚楚,终于松了口:“萧先生,是我固执了。你这方子,虽无古籍可依,却有实效为证,是真正能治百姓病的好方子。”
萧步丹听了,心中感慨:这方子,是陈药农等岭南药农口传的智慧,是百姓用身体验证的经验,如今经他配伍调整,终于成了能治顽疾的良方。他取出纸笔,在灯下郑重写下:“岭南固肾方:补骨脂五钱,益智仁三钱,砂仁二钱。水煎服,补骨脂、益智仁先煮,砂仁后下。治水土不服所致泄泻,症见便稀、畏寒、腹胀、神疲乏力者。补骨脂需冬至后三日采收,此时阳气始萌,药效最足……”灯光下,他的字迹工整,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岭南的湿意与阳气,也承载着将民间智慧凝入文献的初心。他知道,关于这岭南补骨脂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这方子,还需更多的验证,更多的完善,直到它能像岭南的榕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护佑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