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万历济州:海风裹寒愁
朝鲜万历二十二年的秋,济州岛的海风比往年更烈。汉拿山脚下的牧使府里,檀香混着草药的苦涩飘满庭院——牧使夫人金氏产后三日,忽染风寒,双腿像被冻住的檀木,僵硬得不能屈伸,夜里疼得直咬枕巾,连刚出生的世子都抱不得。府里的太医换了三拨,煎了无数剂温经汤,夫人的腿却半点不见好转,牧使急得头发都白了,站在廊下望着汉拿山的雾,重重叹了口气。
“大人,不如请医女金福实来试试?”老管家颤巍巍地说,“前几日东莱村的李嫂,产后腿冷得不能下床,就是福实姑娘用山里的草药治好的。”牧使皱着眉:“不过是个民间医女,能比太医还厉害?”话虽如此,他还是派管家去请——毕竟,夫人的腿再拖下去,怕是要废了。
此时的金福实,正在汉拿山北坡采药。她身着素色短褐,腰间挂着竹编药篓,指尖刚触到一株三枝九叶的草药,叶背的金斑沾着晨露,辛香顺着海风飘进鼻腔。这是她从小见祖母采的“九叶草”,济州牧人都说羊吃了它,能在雪地里跑,可祖母说这草能治人的寒痹,只是她还没敢给产妇试过。
管家的马蹄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福实听明来意,赶紧收拾药篓跟着走。路过汉拿山的玄武岩溪时,她停下脚步,用陶碗接了半碗清冽的溪水——这水从玄武岩缝里渗出来,带着山的温气,祖母说用它煮药,能让药性更顺。福实望着溪水里自己的倒影,心里暗忖:若是这九叶草真能救夫人,也算没辜负祖母的嘱托。
第一卷山草觅踪:牧语启医思
福实跟着管家进了牧使府,见夫人躺在床上,盖着三层厚被,却还在发抖,双腿伸直如木板,按下去连一丝颤动都没有。她摸了摸夫人的脉,脉息沉迟如冻溪,再看舌苔,白腻得像刚碾的糯米粉:“夫人这是风寒入骨,产后气血虚,寒气裹着湿气,堵了经络,得用能温经又能通脉的药才行。”
太医在一旁冷笑:“民间丫头懂什么?温经汤都不管用,你能有什么法子?”福实没理会,转身对牧使说:“大人,我需要汉拿山北坡的九叶草,还要玄武岩溪的水,再备些生姜和蜂蜜——九叶草温肾驱寒,生姜通脉,蜂蜜润燥,玄武岩水引药入经,或许能解夫人的苦。”
牧使半信半疑,派仆役去采草接水。福实坐在廊下等的时候,见府里的牧人牵着羊群经过,羊群直奔院角的杂草,抢着吃几株三枝九叶的野草。“牧人阿伯,羊吃这草有什么不一样吗?”福实问。牧人笑着说:“姑娘还不知道?这草是汉拿山的宝!羊吃了它,冬天在雪地里跑都不冷,母羊产羔也壮实——只是没人敢给人吃,怕燥得慌。”
福实心里一动:祖母说这草“温而不燥”,可牧人说羊吃了“不冷”,或许是人的用法和羊不一样。她想起祖母曾把九叶草晒半干,用松针裹着藏半月,说是能减燥气。等仆役采来鲜草,福实便按祖母的法子,把草切成寸许长,铺在竹篾上晒到半蔫,再用松针裹了,放进陶瓮里闷一夜——她要让草的燥气散些,才敢给产后的夫人用。
第二天清晨,福实取出闷好的九叶草,用玄武岩水浸泡半个时辰,再放进陶锅里,加三片生姜,用文火慢煮。水开时,辛香混着姜香飘出来,她又加了一勺蜂蜜,搅拌均匀——蜂蜜能润夫人产后的燥,也能让药汤顺口些。煮好的药汤呈浅褐色,盛在描金瓷碗里,递到夫人嘴边。
夫人皱着眉喝了一口,药汤辛中带甜,滑进喉咙后,竟有股暖意顺着食道往下沉,膝盖处隐隐有了知觉。“再喝半碗。”福实轻声说。夫人听话地喝完,没过半个时辰,她试着动了动脚趾——竟真的能弯了!牧使和太医都看呆了,太医凑过来问:“这九叶草,到底是什么神药?”福实笑着说:“不是神药,是汉拿山的草,是牧人看羊吃出来的经验——民间的法子,都是试出来的。”
第二卷三枝九叶汤:七日解妇忧
接下来的日子,福实每天都给夫人煮九叶草汤。第一天,夫人能活动脚趾;第二天,脚踝能转了;第三天,小腿能微微弯曲,夜里疼得轻了,能睡两个时辰;第四天,她能扶着丫鬟的手坐起来,喝了小半碗粥;第五天,膝盖能伸直再弯曲,虽然还疼,却能慢慢挪步;第六天,她能在廊下走半圈,抱着世子喂了次奶,眼泪都掉了下来;第七天清晨,夫人竟能自己走到院中的梨树下,摸着树干笑:“我好了!真的好了!”
牧使大喜,要赏福实黄金百两,福实却摇头:“大人,我不要赏,只求您让我把九叶草的法子教给更多人——济州岛上,还有很多产后受寒的妇人,她们也需要这药。”牧使点点头,让人把府里的空屋收拾出来,让福实在这里给百姓看病。
消息很快传遍济州岛,东莱村的李嫂带着刚生产的儿媳来,西归浦的渔民媳妇拄着拐杖来,连汉拿山另一边的村落,都有人赶着牛车来求医。福实给她们诊脉时,发现有的妇人不仅寒,还带着湿——比如渔民媳妇,常年在海上,腿上沾着潮气,单用九叶草汤,湿气散得慢。
她便在方子里加了茯苓——是汉拿山松树下采的,皮黑肉白,能健脾祛湿。渔民媳妇喝了加茯苓的九叶草汤,五天后,腿上的湿气就消了,能跟着丈夫去海边补渔网。福实把这调整的方子记在自己的病案簿上,用炭笔写着:“渔民妇,产后寒夹湿,九叶草三钱,茯苓二钱,玄武岩水煮,加蜂蜜,五日愈。”
太医见福实治好了这么多人,也来请教:“为什么你加茯苓就管用?典籍里可没说九叶草能配茯苓。”福实笑着说:“典籍记的是大道理,可百姓的病不一样——渔民在海上,农妇在田里,体质不同,方子也得变。这是我看祖母给农妇治痹痛时学的,她常说‘药要顺人的活法’,就是这个理。”
夫人能下地后,特意跟着福实去汉拿山采药。她们站在玄武岩溪旁,福实指着岩石缝里的九叶草说:“夫人你看,这草只长在北坡的玄武岩边,南坡太晒,草会蔫;西坡太潮,草会烂——它和人一样,得找适合自己的地方长,用药也得找适合人的法子。”夫人摸着草叶,忽然说:“福实,你编首民谣吧,把这草的好处唱给大家听,这样大家就都记得了。”
福实想了想,轻声唱起来:“汉拿山草三枝九,牧女采来解妇忧,玄武水熬姜蜜稠,寒腿伸直笑眉头。”夫人跟着唱,后来这民谣传遍了济州岛,连小孩都会唱——大家都知道,汉拿山有株能治产后寒的九叶草,有个叫金福实的医女,能用它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