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和花蕊夫人被押到汴京,赵匡胤见花蕊夫人长得美,还能写诗,就把孟昶封为秦国公,把花蕊夫人留在身边,让她陪自己。孟昶心里不满,却不敢说,只能忍气吞声。
可没过多久,孟昶就突然去世了。有人说,是赵匡胤派人毒死了他,就是为了能安心把花蕊夫人留在身边。孟昶去世后,赵匡胤想封花蕊夫人为皇后,可大臣们都反对,说花蕊夫人是亡国之君的贵妃,不配做皇后。赵匡胤没办法,只能把这事搁置下来,依旧把花蕊夫人留在身边。
花蕊夫人心里一直想着孟昶,她偷偷画了一幅孟昶的画像,藏在枕头底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拿出来看看,跟孟昶说几句话。有一次,赵匡胤偶然发现了这幅画像,问她画的是谁。花蕊夫人说,画的是张仙,供奉张仙能生儿子。赵匡胤信了,没再追问。
可这事,还是被赵光义知道了。赵光义觉得,花蕊夫人心里一直想着孟昶,留在赵匡胤身边,迟早会出事,还会影响赵匡胤处理朝政。有一次,赵匡胤带着赵光义和花蕊夫人去打猎,赵光义假装不小心,一箭射向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当场就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赵匡胤看着花蕊夫人的尸体,很生气,可赵光义是他的弟弟,他也不能治赵光义的罪,只能让人把花蕊夫人埋了,连个墓碑都没立。
比起小周后和花蕊夫人,李师师的出身更苦,可她的名气,却比前两位还大。
李师师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她送到了东京(汴京)的矾楼,让她跟着矾楼的老鸨学唱歌、跳舞、弹琴。李师师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学东西又快,没过几年,就成了矾楼的头牌——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达官贵人,都想来看她唱歌、跳舞,甚至有人为了见她一面,愿意花上千两银子。
李师师不仅长得美,还特别有才华,她能诗善画,还懂音律,很多文人都喜欢跟她交朋友,苏轼、秦观、周邦彦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都跟她有过往来,还为她写过诗。
后来,宋徽宗赵佶也听说了李师师的名气。他偷偷换上平民的衣服,带着几个随从,去矾楼见李师师。赵佶一见到李师师,就被她吸引了——她穿着一身素色襦裙,坐在窗边弹琴,阳光洒在她身上,像画里走出来的人。
李师师弹完琴,抬头看见赵佶,也没怯场,起身行了个礼,然后又坐下来,给赵佶倒了杯茶。赵佶跟她聊诗、聊画、聊音律,发现李师师不仅有美貌,还有才华,心里更喜欢她了。
从那以后,赵佶经常偷偷去矾楼见李师师,有时候还会把李师师接到宫里,陪他过夜。为了方便见李师师,赵佶还特意在皇宫和矾楼之间,修了一条秘密通道,不用再偷偷摸摸的。
可好景不长,金军南下,很快就打到了汴京。赵佶吓得不行,连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自己则带着一些大臣,逃到了南方。李师师没跟他走,她留在了汴京,把自己攒下的银子,都拿出来分给了守城的士兵,还说要跟士兵们一起,保卫汴京。
可宋军根本抵挡不住金军的进攻,汴京很快就被攻破了。金军在汴京烧杀抢掠,还把赵佶、宋钦宗以及很多大臣、宫女、太监都掳走了。金军的将领也听说了李师师的名气,想把她掳走,献给金军的皇帝。
李师师知道后,不想被金军掳走,她拿起一把剪刀,想自杀,却被金军的士兵拦住了。士兵们把她绑起来,押到了金军将领面前。将领看着李师师,笑着说:“你要是乖乖跟我走,我保你以后荣华富贵;要是不跟我走,我就杀了你。”
李师师没说话,趁将领不注意,一把夺过旁边士兵手里的剑,自刎而死。鲜血溅在她的素色襦裙上,像一朵盛开的红梅。
金军将领看着李师师的尸体,气得骂了几句,最后只能让人把她的尸体扔到了城外的乱葬岗。
多年后,汴京的矾楼依旧在,可再也没有像李师师那样的才女;南唐的皇宫、后蜀的水晶宫,早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只有偶尔能找到几片破碎的瓦片,证明这里曾经住过两位绝代才女。
汴河的水依旧流淌,岸边的芙蓉花依旧盛开,可那些才华横溢、容貌绝美的女子,却再也回不来了。她们的故事,像一首凄婉的歌,在大宋的土地上流传着,提醒着后人,乱世里的美好,有多脆弱;乱世里的女子,命运有多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