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大宋版东郭先生:张浚救了秦桧,最后却被他坑到死(1 / 2)

建炎三年秋,建康城外的树林里,落叶堆得厚厚的,踩上去“沙沙”响。

张浚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刚从军营回来,就听见树林深处传来“救命”声。他勒住马,示意随从去看看,没过多久,随从扶着个浑身是血的人走了出来。

那人穿着件破了好几道口子的青布衫,头发散乱,脸上沾着血和泥,一看见张浚,就“扑通”一声跪下:“大人救我!求大人救我!”

张浚翻身下马,蹲下身问:“你是谁?为何会在这里喊救命?”

“小人秦桧,本是朝中官员,”那人喘着气说,“前些日子金军南下,我跟着陛下逃难,路上跟队伍走散了,还被金军的人追杀,若不是大人路过,小人今日必死无疑!”

张浚愣了一下——他听过秦桧的名字,知道这人以前在朝中做过御史,说话还算有分寸。他看秦桧伤得很重,又一脸可怜,心里不忍,就说:“起来吧,我带你回去,找太医给你治伤,等伤好了,再帮你联系朝廷。”

秦桧连忙磕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小人以后定当报答大人的救命之恩!”

张浚让人把秦桧扶上马车,带回了自己的住处。回到住处后,他立马让人去请太医,又让人给秦桧找了干净的衣服,准备了饭菜。

太医来了,给秦桧清理伤口,敷上药,说只是些皮外伤,没有伤到骨头,养些日子就能好。秦桧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跟张浚道谢,说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他,说得情真意切。

张浚笑着说:“不用谢,都是大宋的官员,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安心在这里养伤,其他的事不用操心。”

接下来的日子,张浚一直让秦桧在自己住处养伤,每天都让人给秦桧送好吃的,还经常来看望他,跟他聊朝中的事,聊抗金的计划。秦桧每次都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附和几句,说张浚抗金的想法好,说自己以后也要跟着张浚,一起为大宋出力,抵抗金军。

张浚听了,心里更高兴了,觉得自己没救错人,秦桧是个有担当、有抱负的人。

半个月后,秦桧的伤好了。张浚写了封信,让随从带着秦桧,拿着信去临安,找宋高宗赵构。信里,张浚把秦桧夸了一顿,说秦桧忠心耿耿,虽然遇到战乱,却始终想着大宋,还说秦桧有才华,希望赵构能重用秦桧。

秦桧拿着信,跟张浚告别:“大人,此去临安,若能得到陛下重用,小人定不会忘记大人的救命之恩,定会跟陛下举荐大人,让大人能更好地为大宋出力,抵抗金军。”

张浚点了点头:“好,你去吧,路上小心。到了临安,好好辅佐陛下,咱们一起为大宋做事。”

秦桧躬身行礼,然后跟着张浚的随从,往临安去了。看着秦桧的背影,张浚心里还想着,以后又多了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抗金,大宋一定能早日打败金军,收复失地。

可他不知道,自己救的不是个忠臣,而是个披着人皮的狼。

秦桧到了临安,拿着张浚的信,见到了赵构。赵构看了信,又听秦桧说了些战乱中的经历,还听秦桧说自己如何思念大宋,如何想为大宋出力,心里很感动,觉得秦桧是个忠心的人。再加上张浚在信里把秦桧夸得天花乱坠,赵构就任命秦桧为礼部侍郎,让他留在朝中做事。

秦桧当上礼部侍郎后,很快就凭着自己的口才,赢得了赵构的信任。他知道赵构不想跟金军打仗,想跟金军议和,就经常在赵构面前说,抗金太难了,大宋的兵力不如金军,要是继续跟金军打仗,只会让百姓更苦,让大宋的国力越来越弱,不如跟金军议和,这样既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又能让大宋安稳下来。

赵构听了,心里很认同,觉得秦桧说得有道理。慢慢的,赵构越来越重用秦桧,把朝中的很多事都交给秦桧打理,秦桧的职位也越来越高,没过多久,就当上了宰相。

当上宰相后,秦桧的真面目彻底暴露了。他不再提抗金的事,一门心思地想跟金军议和,还开始打压那些主张抗金的大臣,凡是跟他意见不合、主张抗金的人,他都一一找借口,要么贬官,要么流放,要么陷害致死。

有人把秦桧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正在前线抗金的张浚。张浚听了,心里很生气,也很疑惑——他不相信秦桧会这么做,不相信秦桧会忘记自己的救命之恩,会忘记当初说过的话,会打压抗金大臣,会主张跟金军议和。

为了弄清真相,张浚特意从前线回到临安,找秦桧。

两人在宰相府见面,张浚看着穿着华丽锦袍、坐在高位上的秦桧,开门见山地问:“秦宰相,听说你最近一直在打压主张抗金的大臣,还在跟陛下说,要跟金军议和?可有此事?”

秦桧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张大人,确实有此事。如今大宋的兵力不如金军,继续抗金,只会让百姓受苦,让大宋的国力越来越弱。跟金军议和,是眼下最好的办法,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能让大宋安稳下来。那些主张抗金的大臣,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抗金的难处,打压他们,也是为了大宋好,为了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