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初透,重重宫阙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清晰,昨夜椒房殿内暖融私语与沉静盟誓的气息尚未散尽,便被一种更为盛大、更具仪式感的威严所取代。
椒房殿,这座洛阳宫苑中被赋予了崭新意义的正宫所在,此刻门户尽开,迎接新朝的第一缕帝后晨光。
殿宇高敞,昨夜匆忙安置的器物尚带着新制的光泽与远途风尘的气息,然而其中几件至宝,却令这尚显空旷的宫殿瞬间流淌出千年沉淀的华彩。
殿中深处,一幅以整块紫檀为框的巨幅屏风巍然矗立,屏面流转着温润厚重的光泽。
顾恺之真迹洛神赋图在此间舒展开来,其中神女衣袂飘飞,线条行云流水又蕴含雷霆之力,仿佛一笔一划都引动着殿宇内的气机流转。
日光自殿门斜入,恰恰照亮图中神女生动传神的面容,那悲悯目光穿透时空,凝视着殿中的新生帝后。
而更加让人呼吸微滞的,是自殿顶垂落而下、遮蔽了大半面屏风的东海明珠帘。
数以万计的浑圆明珠,每一颗都像是凝着深海的月光与千仞波涛的精华,大小几无差异,被金丝细线穿引成幕。
晨光透过高窗,洒落在珠帘之上,并非刺目的闪耀,而是漾起一片流动的、柔和的、浩瀚如星海的银辉。
光晕在屏风的神女衣纹上跳跃,又弥散于殿中,平添几分出尘气息。
珠帘偶尔被微风拂动,碰撞声细微如环佩轻鸣,又煞是动听。
娄昭君立于殿心,尚未着朝服,只一身素色暗银纹襦裙。
她微微仰头,视线穿透那缓缓摇曳的明珠帘幕,投向屏风深处神女的眼眸。那目光里没有初登后位的茫然或志得意满,唯有沉淀后的清宁与了然。
高欢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她身侧,玄色常服裹着挺拔身形,同样静默地凝视着眼前景象。
没有言语,两人之间却流淌着比昨夜更深的默契。
“尚仪局女官,觐见……”
殿外传来内侍清晰的传唱声,打破了这近乎神圣的静默。
数十名身着靛青官袍、仪态端方的女官,鱼贯而入,步履无声地在殿内两侧肃然列队。
高欢收回目光,侧首看向娄昭君,眼底是昨夜未曾褪尽的柔和。
他身边,尚仪局掌珍女官跪地高举着的木盘里,安放着那顶象征人间女子最尊荣的金叶步摇冠。
鎏金为骨,通体光华内敛。十二枚金叶环饰冠顶,薄如蝉翼,梢缀明珠,微动便清响泠然,既合周礼“象服九章”之仪,也是鲜卑金属工艺与中原礼制结合的巅峰之作。
冠中,四只形态各异的纯金凤凰盘踞展翅,尾羽卷舒翻腾,层层叠叠,仿佛下一刻便要乘云破空而去。
每一片凤羽上都精雕细琢着繁复的云纹,并以细小的碧玺、青金石、红宝镶嵌其间,在晨光下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凤首双眸,镶嵌着两粒水滴形的极品火钻,火光在其核心凝聚、跃动,仿佛凤凰精魄已被点燃,带着睥睨天下的锐利神采。
整个凤冠虽缀宝镶玉、构造繁复,却处处可见精工妙艺,金丝穿绕不失其逸,云纹叠覆未掩其秀,堪称鬼斧神工。
高欢小心捧起这顶凤冠。
高欢今日一大早就去前朝亲自安排今日典仪,娄昭君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的墨香。
“昭君。”
他轻唤一声,双手稳稳地将凤冠举起,越过她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
珠旒垂落。
凤冠前方,十二道由最顶尖东珠串成的珠旒,晶莹圆润,泛着柔和微光,恰好垂至娄昭君黛眉上方,微微摇曳。
这一道珠光流动的屏障,半遮半掩了她那双清亮如昔的眸子。
珠旒之后,娄昭君的眼睫极轻微地颤动了一下,她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温雅弧度。
高欢在她掌心轻轻一握:
“今日定各宫名位,便由你这一国之后宣布吧。”
娄昭君心知高欢此举是为了彰显她这个皇后的独特地位,心中暖意融融,轻轻点了点头。
椒房殿前,青石铺就的广场上已列满女官。
尚仪捧着金册玉碟立于阶前,见帝后并肩而来,立即击掌三声。
另有十几名女官上前,手捧金盘玉盏。
娄昭君在高欢身侧半步处站定,凤冠垂下的珠旒微微晃动,遮住了她扫视众人的目光。
尚仪局内史女官趋前一步,展开一卷以玉册,双手送到娄昭君手中。
娄昭君认得高欢字迹,也不扭捏,当下温声开口:
“受兹明命,皇帝敕曰:
咨尔韩氏女,柔嘉蕴藉,淑慎性成。
承芳规于璇闺,秉懿范于彤管。
今特晋尔为贞淑昭仪,赐居徽音殿。
赐和田苍璧玉磬一具,其色如凝脂,音声清越,可通神明,喻尔德音昭彰;
赐江南云锦百匹,霞蔚云蒸,织金错彩,望尔妆映芳华;
并特许用九叶花钗仪制,荣耀披身,永绥遐福。”
随着她话音落下,两名女官躬身捧上赐物。
那具和田玉磬通体洁白无瑕,搁在特制的金丝楠木架上,天然带着一股沉静祥和的气息。
御赐的云锦光华流转,孔雀蓝、朱砂红、藤萝紫……每一匹都汇聚了画工与织女的极致匠心,在晨光下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韩智辉深吸一口气,努力抑制着胸腔中翻涌的波澜。等听到“九叶花钗”时,她双手猛地蜷紧,那是仅次于皇后十二叶凤冠的尊荣!
她从命妇队列中款步而出,深深拜下,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微颤:
“臣妾韩氏,感沐天恩,谨遵圣谕!定当克尽淑行,不负贞淑二字,尽心侍奉帝后!”
娄昭君略略颔首,朝韩智辉温婉一笑,随后看向下首继续宣诵:
“诏曰:
咨尔尔朱氏女,英姿飒爽,风骨天成。
虽居彤庭,未失塞上豪情。今特封尔为秀容夫人,赐居晖章殿。
念尔鞍马熟谙,特恩准保留女骑卫百人护卫殿阁,旌旗刀戟,皆如尔旧部规制,彰尔巾帼之气!”
这道诏命,如投石入水,激起殿内女官们细微的骚动。
允许妃嫔保留私人武装百人,这在历代宫规中几乎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