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去时儿牵衣,归日鼓声稀(为【降龍】加更)(1 / 2)

晨光初现,玉璧城头的积雪泛着惨白的光。

王思政站在城楼最高处,寒风吹动他残破的战袍,露出内里早已磨得发白的棉衣。

他望向城下景象,神情晦涩莫名。

城下,晋阳军的玄甲铁骑列阵如林,黑压压的旗帜在风中翻卷。高欢立马阵前,身影巍然。

“贺六浑!”

王思政的声音在清晨的寒风中格外清晰,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

“玉璧城破在即,王某有一言相告!”

高欢微微抬头,目光直射城头。他看见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王思政,如今形销骨立,像一具披着铠甲的骷髅。

看到这一幕,高欢忍不住心中一叹,这等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大将,可惜明珠蒙尘了。

“王将军请讲。”

他声音不大,但让整个战场都为之一肃。

王思政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

他转身看向城内——那些跟随他死守百余日的将士们正仰望着他,每一张脸上都刻着饥饿与绝望。

“我玉璧将士,皆忠勇之士!”

王思政的声音突然提高:

“前番固守城池致使贵军兵卒折损,皆是我王思政一人之过!望高王念在他们各为其主的份上,善待降卒!”

话音未落,城下已有将士哭出声来。

高欢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王将军尽可放心,高某一向不做那等屠城泄愤之事,必善待降卒。”

得到承诺,王思政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肩膀肉眼可见地垮了下来。他抽出亲卫身上的佩剑,手指抚过剑鞘上斑驳的纹路

“将军!”雷五安突然冲上城头:

“你家中尚有妻儿,不必如此啊!”

王思政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个惨淡的笑意:

“我为一方镇守,守土失责、为将丧卒,实在愧见关中父老,”

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五安不必再劝。”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家书,递给雷五安:

“若有机会,将此信交予我家娘子。”

雷五安双手颤抖着接过家书,发现上面沾着新鲜的血迹。他想再说什么,却看见王思政已经转身面向西方。

他缓缓抽出佩剑,寒光如水。剑身映出他憔悴的面容,和远处望不见的长安。

“去时儿牵衣,归日鼓声稀。”

他轻声吟诵,像是说给千里之外的家人:

“借问行路人,嫖姚差可拟?”

剑锋划过脖颈的瞬间,有泪滴落在剑刃上,鲜血如泉涌出,在朝阳下折射出刺目的红光。

高欢端坐马上,望着城头那道轰然倒下的身影,久久不语。

要袅似乎感受到主人复杂的心绪,不安地打着响鼻,喷出团团白气。

“将军——!”

玉璧城内外,无数将士跪地痛哭,哭声如潮水般漫过战场,连晋阳军的士卒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高欢抬手示意全军肃静,目光始终未离城头。

他昨日特意命人将吐谷浑王旗和长安军大纛展示在城下,一来是为了瓦解守军士气,二来更是为了招降那位让他又敬又恨的对手——那个在玉璧城头顽固坚守,但领兵守城确实颇有章法的王思政。

“好一个王思政……”高欢低声自语,心头不无惋惜。

他想起前日斥候送来的密报:城中早已断粮多日,守军分食战马,连树皮都剥得精光。可即便如此,王思政仍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端的能称上一句良将。

苏绰策马上前,轻声叹道:

“如此将才,可惜了!”

“可惜不得其主!”

说完,高欢转向一旁的主簿,声音突然提高:

“传令!”

全军为之一肃。

“以诸侯之礼厚葬王思政,着五百玄甲军护灵,就在玉璧城择吉日下葬。另外,寻能工巧匠,以香木刻其身躯,待日后送往长安让其家小告别……”

高欢顿了顿:

“其部下愿降者,一律优待,不得刁难。”

苏绰闻言,连忙补充:

“王上仁德!是否要上表朝廷……”

“自然。”

高欢被苏绰提醒,猛然想到了什么:

“孤要亲自上表天子,追封王思政为忠义伯,谥……”

苏绰心念电转,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