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证据呢?(2 / 2)

“永乐九年,日本足利幕府将军给成祖上书,称日本国只向神灵称臣,不向俗人称臣。”

他冷笑一声。

“至今倭寇之患也持续了百年之久。”

吕芳恍然大悟。

“万岁爷的意思是...若倭国再来称臣,那可真是件大事。”

“既然日本国能送来大友宗麟的人头,而大友宗麟是百年间最大的倭寇头子...”

他顿了顿。

“便准他们称臣。还要办一场仪典,稍作热闹,让四品以上京官都去参加。”

吕芳连忙问。

“仪典定在何处?”

“皇极殿。”

嘉靖一锤定音。

“同时诏告天下,让老百姓也知晓,一同热闹热闹。”

吕芳心中暗惊。皇极殿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殿,只有新皇登基、大婚等最隆重的典礼才会使用。

嘉靖此举,显然是要将倭国称臣之事大做文章。

“老奴这就去安排。”

吕芳躬身退出,心中却仍在思索。

万岁爷说的“做文章”,到底是谁在和谁做文章?

同一时刻,严府内传来一阵瓷器碎裂的声响。

“砰!”

一只嘉靖年制的青花海水龙纹大罐被狠狠砸在地上,碎片飞溅。

严世蕃独眼中布满血丝,额头青筋暴起。

“什么狗屁的大友宗麟!”

他咆哮着,声音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连人头都被人送到京里了!还说是倭寇的总瓢把子?老爷子让他当个打手,结果却是丢人现眼!”

厅内十余名严党骨干噤若寒蝉,无人敢抬头。

鄢懋卿缩着脖子,生怕被飞溅的瓷片划伤;

罗龙文低头盯着自己的靴尖,仿佛那里有什么稀世珍宝;

赵文华则悄悄往后退了半步,躲在一根柱子后面。

严世蕃发泄完怒火,喘着粗气坐回太师椅上。

他抓起案上的茶盏一饮而尽,却发现茶水早已凉透,顿时又暴怒地将茶盏摔得粉碎。

“小阁老息怒。”

终于有人壮着胆子开口,是严党中的谋士许论。

“此事蹊跷,那织田信长名不见经传,如何能击败大友宗麟?更奇怪的是,他为何要将人头送到京城?”

严世蕃冷笑。

“蹊跷?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

他独眼扫过众人。

“你们可知大友宗麟一死,我们在东南沿海的生意损失多少?每年五十万两白银的进项,就这么断了!”

众人闻言色变。

他们都知道严党与倭寇暗中勾结,通过走私、劫掠获取暴利,而大友宗麟正是他们在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小阁老。”

罗龙文小心翼翼道。

“会不会是徐阶那边...”

“放屁!”

严世蕃打断他。

“徐阶哪有这个本事插手倭国内政?”

他忽然压低声音。

“我怀疑是宫里那位...”

这话一出,厅内温度仿佛骤降。所有人都明白“宫里那位”指的是谁,但没人敢接这个话茬。

严世蕃也知道失言,转而问道。

“老爷子那边有什么指示?”

鄢懋卿连忙回答。

“阁老已经按照'三六九等'之法,将我等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二十八人以吕本、吴鹏、赵大人等为首;中等七十人以下官为首;下层十五人则是那些言官御史。”

严世蕃点点头。

这是严嵩复出后的新举措,将党羽分级管理,上等者可参与核心决策,中等者负责执行,下层则充当耳目。

这套体系看似严密,实则暗藏危机——等级划分必然导致内部矛盾。

“传我的话。”

严世蕃阴沉着脸。

“上等二十八人明日到府议事。其他人...”

他挥了挥手。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告退。只有罗龙文被严世蕃留下。

“龙文。”

严世蕃的声音忽然柔和下来。

“你在礼部,可知那倭国使臣何时入京?”

罗龙文低声道。

“据说是三日后。礼部已经接到旨意,要在皇极殿举行仪典,四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

“皇极殿?”

“好大的排场...”

他忽然抓住罗龙文的手腕。

“你想办法接近倭国使臣,探探他们的底细。”

罗龙文面露难色。

“这...恐怕不易。听说吕芳亲自负责接待,东厂的人全程盯着。”

严世蕃松开手,冷笑道。

“那就从别处下手。我记得礼部有个主事叫...叫什么来着?曾经在宁波与倭寇打过交道。”

“小阁老说的是葛守礼?”

罗龙文恍然大悟。

“他确实在宁波任过通判,后来投靠了我们,被分在下等十五人中。”

严世蕃露出狞笑。

“就是他了。告诉他,若能把这事办成,我保他连升三级,调入上等二十八人。”

罗龙文领命而去。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严世蕃那张阴晴不定的脸映照得更加狰狞。

他独眼带着寒光,手指在紫檀木案几上敲出沉闷的声响,每一下都仿佛敲在在场众人的心上。

“废物!都是废物!”

严世蕃突然暴起,将手中茶盏狠狠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倭寇闹了十几年,怎么突然就被一个弹丸小国的织田给灭了?杨帆围住舟山却不进攻,分明是在养寇自重!”

工部侍郎刘伯跃缩了缩脖子,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大理寺少卿张雨低着头,不敢与严世蕃对视。

巡按御史李凤毛更是屏住呼吸,生怕引起这位小阁老的注意。

唯有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牛信神色如常,他轻咳一声,拱手道。

“东楼公息怒。属下在蓟州时曾听闻,织田所在的尾张国历来弱小,绝无可能凭一己之力击败九州六藩。此事必有蹊跷。”

严世蕃独眼微眯,示意他继续。

牛信压低声音。

“属下怀疑,杨帆与织田早有勾结。或许暗中资助了火器银两,助其统一倭国。否则,织田如何能在短短时间内崛起?”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刘伯跃擦了擦汗。

“若真如此,杨帆这是通敌卖国啊!”

“证据呢?”

张雨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