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您看那边。”
何心隐低声说道,指向一条狭窄的巷子。
朱翊钧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巷子里挤满了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排着长队,等待施粥。
队伍中有人晕倒在地,却无人理会,后面的人麻木地跨过倒下的身体继续向前。
“这...这怎么可能?”
朱翊钧的声音有些颤抖。
“朝廷不是年年上报丰收吗?为何会有这么多饥民?”
何心隐苦笑一声。
“大人久居高位,自然不知民间疾苦。所谓丰收,不过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编造的谎言。实际上,江南水患连年,北方旱灾不断,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朱翊钧感到一阵眩晕。
他想起自己之前奉皇命巡视各地时,所见皆是官员精心安排的太平景象。
那些整齐的房屋,丰盛的宴席,笑容满面的百姓,原来都是假象。
“公子,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何心隐引着他走向城郊。
越往外走,景象越是触目惊心。
破败的茅草屋连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气味。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在泥地里翻找着什么,看到有人经过,立刻伸出脏兮兮的小手。
“老爷,给点吃的吧...”
朱翊钧下意识地摸向钱袋,却被何心隐按住手腕。
“大人,给钱无用。
这里根本没有粮食可买。”
“那他们...”
朱翊钧的声音哽住了。
“吃树皮,吃草根,甚至...”
何心隐没有说下去,但朱翊钧明白他的意思。
回到府中,朱翊钧一夜未眠。
他反复思考着自己之前的调查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偏差。
窗外月光如水,却照不亮他心中的阴霾。
“原来我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喃喃自语。
“那些奏折,那些报告,全都是谎言!”
第二天清晨,朱翊钧做出了决定。
他必须找到能够直达天听的人,将真相告诉皇上。
而唯一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飞玄宫和朝天观的老道们。
飞玄宫门前,朱翊钧已经连续第三天前来等候。
守门的小道士见到他,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朱大人,蓝神仙真的不在观中。您还是请回吧。”
朱翊钧塞给小道士一块碎银。
“小道长,麻烦你再通传一声,就说朱某有要事相求。”
小道士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
“大人,不是小的不肯帮忙,实在是...蓝神仙已经数月未归了。”
朱翊钧心中一沉。
他知道蓝神仙是嘉靖皇帝最信任的道士,若能通过他向皇上进言,或许还有转机。
但现在...
“那李三爷可在?”
朱翊钧不死心地问道。
“李三爷前日就出门了,至今未归。”
朱翊钧失望地离开飞玄宫,转向朝天观。
然而朝天观的情况同样令人沮丧。
观主告诉他,老道上个月就云游去了,归期未定。
日复一日,朱翊钧几乎踏破了飞玄宫和朝天观的门槛,却始终未能见到他想见的人。每次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
不在,云游,归期未定。
“难道天要亡我大明?”
朱翊钧站在朝天观外的石阶上,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无力感。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那日朱翊钧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中,刚踏入后院,就听到凉亭里传来熟悉的谈笑声。
他心头一震,快步走去,果然看到老道和李三爷正坐在亭中对弈。
“道长!三爷!”
朱翊钧激动地喊道。
“我可算找到你们了!”
老道和李三爷同时转头,李三爷脸上带着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露出亲切的笑容。
“朱大人,多日不见啊。”
老道则显得更加伤感,他放下手中的棋子,轻叹一声。
“朱大人近来可好?”
朱翊钧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凉亭。
“道长,三爷,你们可知我这些日子找你们找得多苦?几乎日日去飞玄宫和朝天观,却始终不见二位踪影。”
李三爷与老道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笑道。
“朱大人说笑了。我们不过是闲云野鹤,四处走走罢了。不知大人找我们有何要事?”
朱翊钧决定开门见山。
“二位,实不相瞒,朱某近来发现大明江山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百姓流离失所,官员欺上瞒下,若再不变法图强,恐有大祸啊!”
老道闻言,眼中带着悲悯。
“朱大人忧国忧民,令人敬佩。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有些事,恐怕非人力可为啊。”
朱翊钧急切地说。
“道长,我知道您与蓝神仙交好。能否请您代为传话,只需向皇上说上一句——变法势在必行!”
凉亭内一时沉默。
李三爷拿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道。
“朱大人,万事皆空,何必执着?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皆有定数。”
朱翊钧听出了话中的劝退之意,但他不甘心。
“三爷,您这是何意?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衰亡吗?”
老道摇头叹息。
“朱大人,非是我们不愿帮忙。
只是...有些事,恐怕不是进言就能改变的。”
朱翊钧突然明白了什么,脸色变得苍白。
“是...是皇上的意思吗?”
李三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朱大人,您还年轻,前途无量。有些事,看淡些为好。”
朱翊钧沉默良久,突然抬起头,眼中带着坚定。
“不,我还没有输。
二位,我已经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老道和李三爷同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哦?”
“我要将变法与心学结合起来!”
朱翊钧激动地说。
“以复兴尧舜之世为名,致良知、求大同为旗,重新推动变法。
这样既能获得正统地位,又能争取大多数缙绅的支持。”
李三爷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
“这...倒是别出心裁。”
老道眼中精光一闪。
“朱大人打算如何实施?”
“首先,我建议皇上立阳明心学为官学。”
朱翊钧胸有成竹地说。
“表面上推崇心学,实则推动变法。
只要能得到皇上的支持,变法就有希望继续推进!”
说到这里,朱翊钧目光炯炯地看着老道。
“道长,请您通过蓝神仙向皇上传达四个字——改弦更张。皇上若问起,就说这是朱某深思熟虑后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