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凤位之争,暗潮汹涌(1 / 2)

赵珩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并非不喜皇长子,但那孩子年纪尚小,其外家势力已然如此庞大,若再出一个皇后,将来外戚专权,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他心中属意之人,根本不是他们口中的任何一个。

“够了!”赵珩声音不高,却瞬间让喧哗的朝堂安静下来,一股无形的低气压笼罩全场。

“朕说过,立后之事,朕自有主张。

端妃已逝,追封即可。

至于皇长子,朕自会悉心教导,不劳众卿过度操心。”

他的语气已然带上了不悦和警告。

然而,立后之争一旦被挑起,便不可能轻易平息。

立刻又有官员出列,这次举荐的是另一位育有皇子、家世显赫的妃嫔。

朝堂之上,顿时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为国荐才。

实则暗藏机锋,都是为了那至高无上的后宫权柄和未来的国本之争。

赵珩高坐龙椅,冷眼旁观着这场闹剧,心中怒火渐炽。

他看到的是群臣为了各自利益,将他心爱之人完全排除在选项之外的傲慢与偏见。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几位老臣几乎要当庭争执起来时,一位一直沉默的、掌管礼部的亲王,也是赵珩的皇叔,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辈分高,素来德高望重,他一出面,所有人都暂时安静了下来。

老亲王并未直接举荐任何人,而是向着赵珩躬身一礼,缓缓道:“陛下,老臣以为,诸位同僚所言,皆有其理。

皇后之位,关乎国体,确需慎重。

无论是端妃外家之女,或是其他几位育有皇子的娘娘,皆是出身名门,德行无亏,可选之材。”

他话锋一顿,抬起浑浊却精光内蕴的眼睛,看向赵珩,语气变得意味深长:“然,老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心中,是否已有属意之人?若陛下属意沈妃娘娘……”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御座之上的皇帝。

林澜在后方,通过赵珩派来的心腹太监,几乎同步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当听到老亲王提到她的名字时,她的心猛地一提。

那老亲王摇了摇头,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断然:“请陛下三思!

沈妃娘娘,虽聪慧敏睿,于事务上有其独到之处,然其出身微寒,家族不显,此其一。

曾卷入巫蛊案,虽有冤屈,然名节有瑕,此其二。

入宫时日尚短,且未曾诞育皇嗣,于宗庙无功,此其三。”

他每说一条,声音便提高一分,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也仿佛透过时空,敲打在林澜的心上。

“以此三者,若立为后,恐难服众望,非但不能安定后宫,反而会引得朝野非议,人心动荡,于江山社稷无益啊!陛下!”

老亲王最后几乎是以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说完,然后深深俯首。

“臣等附议!”

“亲王殿下所言,老成谋国!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附议之声此起彼伏,形成了巨大的声浪,仿佛一道无形却坚固无比的铜墙铁壁,横亘在了赵珩与他想要给予林澜的后位之间。

赵珩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知道会有阻力,却没想到阻力如此之大,如此赤裸裸地以门第、出身、过往来否定林澜的一切。

他胸中怒火翻腾,几乎要压制不住。

退朝的钟声终于在压抑的气氛中敲响。

赵珩一言不发,拂袖而起,径直离开了金銮殿,留下满朝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

消息很快传回了林澜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