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懿?”
“投奔朝廷我等岂不是要自相残杀?我无法对他们动手……所以降袁氏,立汉中,迎少主更好。”
黄权点头表示理解,跟军队打过交道的人,估计都很难接受投降跟着朝廷去打李业率领的益州军。
一圈问下来,各种观念的都有,六大去处都被选择了一遍。
这正是黄权最担心的地方,一个不好团队就散了。
今天大家只是表达意见,过几天可能就是各寻去处了,那是最坏的结果。
偏偏现场没人能领头统一思想。
就在他苦涩之际,来人汇报:“鲁肃代江东出使,已经到城外等候。”
鲁肃是大家的熟人,过去一年此人曾在益州游说,后来又代表庞统来了武阳几次,不过大家都没松口。
对于此人,众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有人冷笑,有人不耐烦,还有人视为出路。
黄权短暂思考后,开口道:“请来吧。”
等了小半烛香,鲁肃被请进会堂,他在众人脸上扫视,内心也有小小的触动。
半年时间,变化竟然如此之大,不过纵使刘焉留下的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仍然让人不可忽视。
董扶,属国都尉,劝刘焉入主益州的关键人物。
王商,理民能手,益州志出自此人之手。
刘巴,精算粮秣,才智绝人。
泠苞,西川名将,擅长防守、水战,不可多得的人才。
高沛,陷阵猛将,性如烈火。
杨怀,北线防御主力将领,防御大师。
法正,善于奇谋,蜀中谋主,西川辅翼。
若是能完整让这群人归心东吴,只需给他们补充几万新丁,立刻能成长为扬州柱石,护国支柱。
这很难,鲁肃深知此事重要,再难他还是来了。
绝不能让战火波及到江东。
不少人用恶毒的眼神望过来,鲁肃知道他们在恨什么,顿时苦笑连连。
事到如今,自己也只能不要脸了。
“子敬,”黄权主动走下来,作出有请姿态,“请上座。”
“有劳了,多谢。”
鲁肃还礼,被请到坐席。
高沛冷笑一声,冷淡问道:
“阁下一而再再而三前来出使,又有何高论?”
“劝降而来。”
“哼,有我高沛在,益州永远不会降袁!”
高沛毫不客气。
就算对袁氏抱有希望的人,也并未出声阻止,他们要看看,扬州能给什么筹码。
鲁肃早有准备,询问道:“诸公想要什么?我们江东都能给得起。”
“嗤,”依旧是高沛出声,“我要袁术的人头来祭奠先主,你能做得了主吗?你若是能点头,我高沛第一个拥戴扬州新主,肝脑涂地。”
鲁肃苦涩道:“高将军还是这般……”
高沛冷哼。
鲁肃深吸一口气,认真道:“黄权为益州刺史,刘巴别驾,法正主记室尉,刘璋长史,严颜为副都督,其他人,皆担任吴侯账下重要官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