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诚意满满,给法正的主记室尉职位在东吴的地位,相当于昭宁年以前朝廷的尚书令。
总揽机要,参与决策,典掌军政机密文书,起草诏令檄文,记录军国会议。
长史相当于丞相。
直接将益州派扶到能与扬州派分庭抗礼的程度。
诚意可谓满满,原本不屑一顾的人,此刻都有不少投来异样眼光。
没想到袁术能下此血本,要知道,他们手里不过一万余人,勉强龟缩在武阳城中,为前路发愁。
众人惊疑不定,连黄权都动心了,实在是被鲁肃提出的条件足够诱人。
他望向法正,正好四目相对。
后者轻轻摇头,黄权明白了他的意思。
法正不愿意屈身袁术,再大的官职也不会改变志向。
黄权心中火热消退,他其实也不在乎什么益州刺史的职位,心里想的是怎么在必死之局中,为其他同僚谋个退路。
他站起身,正要对鲁肃说什么,高沛先踏出,冷淡道:
“先生还是请回吧,见不到袁术人头,一切免谈。”
鲁肃依旧不死心,“大都督非常看重高将军,此事过后,高将军可执掌益州军。”
“嗤,”依旧是冷笑,高沛毫不客气道:
“做梦,高沛绝不可能投降袁术,做屈膝之辈。”
王商见气氛不对,起身打起圆场,“不如先这样,子敬先移步客房,我等商议一二如何?”
鲁肃并无意见,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了效果,至少以前没给他落脚地。
他被请了下去,有不少人恋恋不舍的望着他的背影,从那些视线就能看出,很多人是真动心了。
人刚走不久,现场就响起激烈的讨论。
有人坚持不降袁术,有人提出降后的利好,还有人破口大骂。
黄权顾不上维持秩序了,拉着法正来到一边。
“孝直,你意如何?”黄权想听听他内心的想法。
法正沉吟了一会儿,道:“鲁肃前来,看似带着诚意,实则都是空谈,更何况若刘璋一日不归,我等实际都不过是在庞统帐下效力。”
“这……”
黄权短暂迟疑后,微微点头,叹气道:
“其实我也无意,不过就剩下这么点人了,能帮他们寻个好去处也不错……届时我也能方便归隐。”
交换真实想法后,法正决定多说几句,低声道:
“公衡,有一事我觉得提前跟你说明为好。”
“但说无妨。”
“扬州舍得如此拉拢,怕是他们受了大挫,急需我等协助阻挡汉军,鲁肃越是急切,越说明益州即将回归朝廷。”
黄权蹙眉,法正又道:“既然益州即将不保,益州刺史岂不是虚职?别驾更是无稽之谈,其他职务,同样不过是用我等当前锋大将罢了。”
含金量最高的长史,听起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保不准还能压庞统一头。
但问题是刘璋不在,等于在扯淡。
仔细算算这笔账,里面的坑太多。
“明白了。”黄权彻底冷静下来。
他觉得光自己知道还不行,拉着对方道:“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子初他们。”
“不必,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