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清修(1 / 2)

繁花笺 夜纤雪 1128 字 2天前

次日清晨,沈太后就搬去了颐寿宫居住,随即传下一道懿旨:“自今日起,哀家于颐寿宫佛堂清修,不问宫闱俗务。往后若无皇室重大庆典、帝后安康相关紧要事宜,后宫嫔妃无需每日前来请安,各自在宫中谨守本分、打理宫务即可。非哀家传召,亦不得擅自踏入颐寿宫半步,以免扰了佛前清净,断了哀家向佛之心。”

启元宫里,余少云早已知晓昨日下午皇帝萧浔和沈太后在慈宁宫那场对质的详情。

待内侍传完懿旨退下,余少云冷笑道:“老虔婆,还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昨日慈宁宫那场争执早就传扬开了,宫里头谁没听闻?若不是陛下强行压下风声,不许旁人议论,她这太后的颜面哪能保全?如今躲去颐寿宫佛堂,连嫔妃每日请安都免了,不过是借着清修的名头遮羞,想保着那点残存的体面罢了,真当旁人都猜不透她的心思?”

“娘娘说得是呢!这宫里的事从来就瞒不住人,昨日慈宁宫的动静大得连宫墙根下的地砖都似要震得发颤,今日就换了‘清修’的说法,分明是被逼得没了退路,偏要裹层体面的壳子遮掩窘迫。还是娘娘您看得通透,一眼就拆穿了她的把戏。往后没了她在后宫处处设绊、事事掣肘,娘娘打理六宫事务也能顺心不少呢。”吟芳语气里满是附和与讨好。

余少云拿起搁在桌上的佛珠,眸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冷冽的寒意,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与警醒:“顺心不少?你想多了,她便是躲进佛堂,日日敲着木鱼,那颗搅弄宫闱的心也未必真能静下来。这不过是暂避锋芒的法子,等风头过了,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她顿了顿,语气陡然沉了下来,满是挥之不去的焦灼:“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琢磨她的心思,是赶紧差人去催崔嬷嬷,让她那边把事办利落些。谢知意和她肚子里的孽种一日不除,本宫这心就一日难安,连夜里都睡不踏实。”

吟芳立刻凑近半步,将声音压得极低,语气里透着十足的笃定与谄媚:“娘娘放宽心,崔嬷嬷在娘娘身边伺候这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办事最是老辣稳妥,向来是滴水不漏。从前那些碍着娘娘眼的,哪回不是悄无声息就没了动静,连半分把柄都没留下?这回对付佳婕妤,崔嬷嬷早就说了有万全之策,保管做得干净利落,绝不会留下半点能牵连到娘娘的痕迹。等没了她这个心头大患,往后这后宫,自然还是娘娘您做主。”

“但愿如此。”余少云语气淡淡的,眼底是藏着掩不住的沉郁。

想起前几次对付谢知意时的屡屡受挫,即便在崔嬷嬷面前她始终强撑着强势,一口咬定要她务必成功,可事后冷静下来,那点底气早已泄了大半,实在不敢再寄于太高的期望。

晨雾渐渐散了,暖融融的光穿透云层,泼洒在青灰色的宫瓦上,泛着一层浅淡的光晕。

可这光亮再盛,也照不透檐角低垂处,那些密密麻麻藏着的算计与阴私。

免了每日请安的规矩,谢知意倒省了往启元宫奔波的繁琐。

听内侍宣读完懿旨,她笑而不语,打发走内侍,转身慵懒地蜷回软榻,随手拉过一旁绣着百婴图的薄毯搭在膝头。

霜降毫不客气地撇撇嘴,语气里满是不屑,“看来陛下昨儿在慈宁宫拿捏住了太后娘娘的把柄,逼得她没脸再掺和宫闱事,才躲去佛堂里避风头呢!”

“少在这里嚼舌根。”寒露抬脚,不轻不重地往她屁股上踹了下,“这事与咱们无干,芒种让你去剥榛子。”

“寒露!你越发粗鲁了!”霜降捂着屁股龇牙咧嘴,却没真生气。

“你信不信,我还能更粗鲁?”寒露挑着眉梢反问,眼底藏着点促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