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江南本质(2 / 2)

这些年江南做得太过分,都快成国中之国了。”

袁可立也一脸正色点头:“大明开国之初,有太祖、成祖两位压着,江南还不敢造次。

但自宣宗皇帝后,江南愈发放肆,不仅掌握大明国库命脉,还让江南人士占据太多朝廷官位,大明朝堂都快成了江南人的一言堂。”

江宁听着两位大佬交谈,也忍不住点头。

这时,一旁的温体仁却眼睛上翻,又开始连接云端数据了。

江宁笑道:“老温,想什么呢?”

温体仁赶忙回过神,笑道:“侯爷,下官在盘算,若是把江南那群人彻底收拾掉,国库能增加多少收入。”

江宁闻言一笑:“能增加多少?”

温体仁思索片刻:“怎么也得有三万万银元左右。”

江宁都吃了一惊,早知道如今大明国库才勉强有一万万银元,这还是血洗北方士绅官僚的结果,没想到江南竟如此富有。

看着江宁吃惊的表情,温体仁笑道:“侯爷,下官夸大其词。

江南富庶,天下皆知,这也是太祖开国后对江南施以重税的原因,为的就是平衡南北局势。

奈何江南根基太深,即便朝廷重税、分南北榜,仍压制不住他们。”

江宁忍不住点头叹息:“是呀,所以年后江南又要血流成河了。”

谁知温体仁听完却笑道:“侯爷,能不能跟陛下说说,让下官年后跟着您一同去江南?

也好有个照应。”

江宁略感惊讶,早知道老温如今已经入阁了,还是内阁中最年轻的,将来十有八九能成首辅,只需在京城办好差事即可,怎还想着往江南钻?

他开玩笑道:“老温,你就不怕到时候溅一身血?”

温体仁满不在乎:“侯爷说笑了,下官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怎会溅到血?

只是江南局势复杂,下官想去给侯爷搭把手。”

江宁听出他话里有话,开口道:“老温,别打哑谜,有话直说,本侯从不喜欢这套。”

温体仁笑了笑:“既然如此,那下官便直言了。”

江宁笑着点头,毕竟自己这小老弟的智商、情商、能力都是顶尖的。

温体仁随即一脸正色:“侯爷,您可知为何江南那些人敢跟朝廷如此对着干?”

江宁道:“还不是他们掌握着大量人口、资源、钱财和土地。”

温体仁点头:“侯爷说的不错,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江南士绅从来没把自己当作大明子民,反而对朝廷充满了敌视。”

江宁微微一愣,满脸疑惑:“老温,这应该不至于吧?

本侯也没听说江南有大规模造反的事。”

就在这时,孙承宗、袁可立也围了上来。

孙承宗一脸正色道:“江侯爷,温阁老没有开玩笑,说的是真事。”

看着两位老泰山与温体仁全都一脸严肃,江宁赶忙点头:“洗耳恭听。”

温体仁沉声道:“这事说起来就长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当年靖康之变,宋室南渡,使江南愈发富庶繁荣。

虽说黄巢起兵血洗长安后,‘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锦绣烧成灰,甲第朱门无一半’,门阀世家自此没落。

后来五代十国,赵匡胤建立宋朝,门阀彻底消失。

但随着几次衣冠南渡,那些幸存的世家大族迁徙到江南,他们掌握大量财富、人口、土地,又在朝堂培养势力、占据话语权,虽无世家之名,却有世家之实。”

“若说江南彻底做大,便是前元之时。

蒙古人实行包税制,只要给蒙元交够足额税负,剩下的全由江南士绅自行分配,这等于让他们成了一方土皇帝,牢牢掌握税赋大权,也为后来蒙元覆灭埋下祸根。

就说蒙古人将人分四等,也是有原因的,当年蒙古入主中原实行包税制,江南大户掌握税赋权后,有钱便有权,纷纷巨资贿赂蒙古高官,冒充蒙古人进入朝廷任职。

蒙古人为应对这种情况,才定下人分四等的政策,可仍没压住江南这些人。

最后没办法,允许江南人通过科举做官,自此江南大户地主彻底膨胀,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甚至能间接影响王朝生死。”

“大明开国后,太祖定下江南重税政策,用以压制江南大户富商,可江南根基太深。

这也是洪武年间朝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之一,只有将这些人从江南移出来,才能减少他们的影响力。

后来的南北榜案,想必大家也知道。

就连当初制定开中法,也是为了培养北方势力抗衡江南,没曾想江南势力太强,北方根本压制不住,反而遭其疯狂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