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家此处打卡签到?ω?”
郭允厚闻言,眼珠一转,一脸坏笑着说道:“怎么会?
这才一条,还有一条呢,回头记着让江侯爷补上。”
毕自肃瞬间愣住,忙道:“不对啊!尚书大人,江侯爷还安排咱们派官员去缅北收税,如今也初见成效了。”
郭允厚无语道:“那缅北又不是江侯爷打下来的,跟他有啥关系?”
闻听此言,毕自肃彻底无语了。
郭允厚又笑道:“不过也不急,年底大家都忙,年后老夫要去河南,年后回头你找江侯爷把事办了。”
毕自肃脸涨得通红,已经能想到江宁暴怒之下的模样了,毕竟放眼整个大明,也就自家尚书敢这么“坑”江侯爷。
见他一脸为难,郭允厚语重心长道:“毕大人,老夫常年在外,户部这摊子全靠你撑着,可得支棱起来,不然大明要过苦日子了。”
毕自肃结结巴巴道:“可……可惹恼了江侯爷,咋办?”
郭允厚哈哈大笑:“做人得靠自己,你就不能学吏部尚书杨鹤杨大人?
前段时间他跑到五军都督府要上吊,逼得江侯爷从京营调了几百将领降级去地方任职。
你就学他嘛!”
听这馊主意,毕自肃只觉多年官白当了,却还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郭允厚满意道:“这就对了,没机会就造机会。”
说着给毕自肃倒了杯茶,“来年开支预算差不多了算好了,老夫得进宫面见陛下,衙门里的事暂交你了。”
毕自肃有些疑惑,又问道:“尚书大人,还没到御前会议的日子,您这是……”
郭允厚嘿嘿一笑:“找陛下请旨,打击民间私下借贷,毕竟这是跟大明皇家银行抢生意,蚊子再小也是肉。”
说罢便火急火燎往皇宫赶。
……………
与此同时,内阁的孙承宗、袁可立经多日讨论,总算确定了正十品、从十品官员的编制和人数,赶忙找朱由校请示。
朱由校看过,又让人把江宁喊来再次确认。
江宁赶到皇宫,朱由校直接切入正题,说道:“江爱卿,孙师傅和袁爱卿已经把正十品、从十品官员的人数和职务已经核定好了,你帮忙看看有没有问题。”
江宁接过公文细看起来,正十品月俸四银元,从十品两银元,涵盖三班六房的捕快、衙役、差役、皂役。
各州府县的师爷分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直隶州府的师爷为正八品。
他点头道:“陛下,孙阁老与袁阁老拟定的官职人数都恰当,只是捕快一职需补充几句。
捕快负责维护地方安定,掌羁押抓捕之权,直接接触百姓,如今普通捕快定从十品,捕头定正十品,可各省州府的总捕头若都定正十品,将来政令冲突,谁听谁的?
毕竟都是一个级别。”
朱由校若有所思,开口问道:“那江爱卿有何看法?”
江宁思索片刻之后,说道:“臣以为,县衙捕头定正十品即可,州府捕头分正九品、正八品,一省总捕头可定正七品,掌管全省捕快捕头,归刑部十三清吏司直接管辖,如此一来,便能提高办案效率。”
朱由校看向孙承宗、袁可立,询问二人意见。
只见两人对视点头,袁可立起身行礼,开口道:“陛下,江侯爷所言甚是,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又能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两全其美。”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按江爱卿的提议改,重新修改之后,拿来给朕过目。”
孙承宗、袁可立闻言,立马领旨之后,告辞离开。
江宁则自顾自坐在一旁喝着茶。
朱由校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笑着说道:“江兄,你提议将各省总捕头定正七品,归刑部十三清吏司管辖,怕是不只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吧?”
江宁闻言笑了笑,说道:“陛下当真是火眼金睛,什么事都瞒不住您。”
朱由校翻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别扯淡,说正事。”
江宁放下茶杯,一脸正色的说道:“陛下,如今地方官府手中的权力太大了。
就说这次辽饷案,查了这么久,被杀的官员已上千人了,他们敢如此妄为,除了朝中有人,更因山高皇帝远,他们替天子牧守一方,俨然已经成了一方土皇帝。
民间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可见地方官员手中权力之大。”
紧接着,江宁又继续说道:“就以一个县令举例来说,一个县令,有县丞、主簿、典史辅佐,处理政务。
下边还有六房,号称‘小六部’,掌祭祀、选拔、征役、收税、刑狱等权,全都直接归县令管理。
若非如今厂卫监管天下,他们怕是能把地方变成国中之国。
所以臣计划逐步削弱地方官府权力,将六房之权收归朝廷,对应六部,这样一来,朝廷才能做到政令畅通,同时也可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度。”
朱由校闻言,沉思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江兄,你说得对,地方官员权力太大,才敢鱼肉百姓,这次辽饷案便是给咱们敲了一记警钟。
这事得尽快提上日程,抓紧办。”
江宁闻言,赶忙点头应下。
就在这时,守在殿外的方大锤匆匆走入,跪倒在地奏道:“启禀陛下,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朱由校颔首道:“宣他进来。”
方大锤领旨而去,片刻后,郭允厚快步进殿,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老臣有要事启奏。”
朱由校见他神色急切,便开口问道:“郭爱卿何事这般火急火燎?
眼下年底将近,各部衙门皆是忙得脚不沾地。
你此时入宫,该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
郭允厚陪笑道:“陛下,老臣是想请旨整顿民间私自借贷之事。
如今民间私借乱象丛生,不仅扰了大明皇家银行的正常营生,还闹出不少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