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配享太庙陪葬皇陵(1 / 2)

下人匆匆返回府内,江宁见去而复返的下人,眉头紧皱。

下人赶忙说道:“侯爷,门外两位大人说有十万火急的公务,必须向您当面汇报。”

江宁一听,顿时大怒,将手中的青竹狠狠扔下。

下人被吓了一跳。

不过,江宁很快冷静下来,说道:“既然这样,那就请他们进来吧。”

随后,他跟柳若烟打了声招呼,便转身离开。

不多时,毕懋康和王徵二人被请进客厅,见到了江宁。

江宁微微一怔,没想到会是他们二人。

于是开口问道:“毕大人、王大人,你们找本侯所为何事?”

毕懋康赶忙起身行礼,神情激动地说:“侯爷,先前按照您的提议,燧发枪已经改良完毕,经过数次试验,其威力、速度和准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江宁闻言,心中大喜,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那就赶紧安排量产。”

毕懋康说道:“侯爷,下官此番前来正是为此事。

先前的燧发枪枪管由工匠捶打制成,速度太慢。

于是下官在大明皇家科技院找到了王徵王大人,王大人说他在《永乐大典》中见过一种磨床,通过人力脚踏操作。

所以下官想尝试一下,可如今陛下规定,所有官员和皇家科技院的工匠每年只能查阅《永乐大典》两次,下官和王大人都已查阅过两次,无法再查阅了,所以想请侯爷帮忙。”

江宁走到王徵面前,笑着问道:“王大人,你确定在《永乐大典》中真见过这种磨床?

该不会又想忽悠本侯带你去看《永乐大典》吧?”

王徵赶忙起身行礼,说道:“侯爷,下官真的见过这种磨床图纸,而且永乐年间就有使用记录,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失传了。”

江宁继续笑着问:“那你从哪得知这些消息的?”

王徵脱口而出:“下官是听宋应星宋大人说的。”

话一出口,他顿时意识到说错了,赶忙改口道:“这是下官从古籍中了解到的。”

江宁笑了笑,问道:“那不知宋应星宋大人最近在忙什么呢?”

王徵回答:“回侯爷,宋大人最近好像在编撰《天工开物》,但因官员每年只能查阅两次《永乐大典》,所以进展不大。”

江宁顿时明白,肯定是王徵又想查阅《永乐大典》,正巧毕懋康量产燧发枪遇到难题,这小子便拉着毕懋康来找自己了。

不过,江宁并未点破,而是笑着说:“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帮你们这一次。

还有那位宋应星宋大人,当初也是本官招揽的人才,可惜被徐光启那个老六给拐跑了。”

听到江宁的话,二人顿时兴奋起来。

随后,江宁让人把正在镇抚司衙门办公的高文彩找来,又将自己的御赐金牌递给他,说道:“小高,你拿本侯的金牌,带毕大人和王大人,顺便去皇家科技院把宋应星宋大人也叫上,一起去查阅《永乐大典》。”

高文彩领命,带着二人匆匆离开。

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江宁心中暗自思索,《永乐大典》中竟藏着这么多好东西,看来存放在南京的那套《永乐大典》不能再留了,不然迟早被偷光。

于是,他立刻穿好官袍,骑马来到宫门之外,递上腰牌,径直前往御书房。

朱由校听闻江宁求见,微微一愣,赶忙让方正化把江宁请进来。

一见面,朱由校笑着调侃道:“江兄呀,朕给你放了15天休沐,你不在家好好歇着,今儿怎么又进宫了?

是不是手痒,想给朕做菜了?”

江宁没好气地说:“陛下,您别扯淡了,臣找您是有正事。”

随后,江宁将《永乐大典》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随即让方正化传旨给正在江南等地查抄寺庙的曹化淳和李若愚,命二人将存放在南京的《永乐大典》运回京城。

江宁赶忙说道:“陛下,此事一定要办好,一卷一册一张纸都不能落下。”

朱由校点头应下。

眼见公事谈完,江宁转身就想溜,却被朱由校一把拉住,说道:“江兄,陪朕喝一杯。”

江宁赶忙摇头:“陛下,臣戒酒了。”

朱由校又说:“江兄,那给朕做几道菜?”

江宁再次摇头:“陛下,臣连菜也戒了。”

朱由校顿时目瞪口呆,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兄弟二人便品茗论道吧。”

说着,拉着江宁来到御花园的凉亭。

方正化早已命人备好茶桌、点心、坚果和蜜饯。

二人在凉亭坐下,喝起茶来。朱由校笑着问道:“江兄,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江宁摇摇头,说:“没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