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274.上报旱情,盼得支援(1 / 2)

清晨的露水还没散尽,草叶上沾着的水珠晶莹剔透。

林晓峰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往农场赶。

帆布包里,装着他连夜整理的旱情记录——几张粗糙的草纸,边缘被夜风卷得发毛。

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记着村里每口井的剩余水量、玉米苗的受灾面积,还有村民们打井、挖渠的进度,数字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生怕表述不清。

侧袋里塞着一小袋炒玉米,是娘天不亮就起来炒的,还带着点铁锅的焦香,是他路上的干粮。

土路被露水浸得软乎乎的,踩上去能感觉到泥土从鞋底缝隙里挤出来。

偶尔能看到几只早起的麻雀,在路边的枯草里蹦跳着找食,“啾啾”的叫声在安静的清晨里格外清晰。

林晓峰脚步匆匆,眉头微微皱着,心里满是急切。

——村里的旱情虽然暂时稳住了,但新挖的几口井水量有限,水渠也只能覆盖山边的一小半农田,要是再等不到支援,那些好不容易缓过来的玉米苗,说不定还是会枯死在地里。

“晓峰!这么早往哪去啊?”

村口的王大爷正蹲在菜地边浇水,看到林晓峰,忍不住直起腰喊了一声。

他手里的木桶是半满的,水晃悠着,溅起几滴落在干裂的土上,瞬间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林晓峰停下脚步,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说:

“王大爷,俺去农场找李厂长,把村里的旱情跟他好好说说,看看能不能争取点救援物资,比如抽水机或者水管啥的。”

王大爷一听,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赶紧放下木桶走过来,粗糙的手抓住林晓峰的胳膊:

“好!好!你快去!要是能有支援,咱们的庄稼就更有救了!路上注意安全,别着急赶路摔着!”

林晓峰点点头,拍了拍王大爷的手:

“您放心,俺会小心的!”

说完,又加快了脚步。

从林家村到农场,要走两个多时辰的路,他得赶在上午李厂长上班的时候到,才能把事情说清楚,免得耽误时间。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太阳渐渐升高,露水慢慢蒸发,空气里开始弥漫着燥热的气息,晒得人皮肤发疼。

林晓峰掏出怀里的粗陶水壶,拧开盖子喝了口水——水是昨晚晾好的凉白开,带着点陶罐的土腥味,却格外解渴。

他靠在一棵老槐树下歇了歇,树皮粗糙的触感传来,稍微缓解了些燥热。

他掏出包里的炒玉米,抓了一把塞进嘴里,牙齿咬碎玉米粒的脆响里,焦香混着淡淡的咸味,稍微压下了些饥饿感。

“得快点走,别耽误了正事。”

他心里默念着,又咬了几口炒玉米,把水壶揣回怀里,拍了拍帆布包,确认旱情记录没掉出来,才继续往农场赶。

终于,在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林晓峰赶到了农场。

农场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的宣传栏上贴着“抓好春耕生产,保障秋收丰收”的红色标语,纸边被风吹得卷了起来。

标语旁边的几棵白杨树,叶子也蔫蔫的,边缘泛着黄,显然农场也受了旱情的影响。

林晓峰走到办公楼前,心里有点发紧。

——他虽然在村里的会议上见过李德山几次,但这么正式地单独来找他汇报事情,还是第一次。

他深吸一口气,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又整理了一下身上洗得发蓝的粗布褂子,才推开办公楼的木门,“吱呀”一声,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明显。

“同志,请问李厂长在办公室吗?”

林晓峰走到值班室门口,对着里面正在写东西的工作人员问道,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工作人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副黑框眼镜,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到林晓峰,脸上露出了笑容:

“是林家村的林晓峰吧?李厂长在办公室呢,他昨天还跟俺们念叨你们村的旱情,你直接过去就行,三楼最里面那间,门上挂着‘厂长办公室’的牌子。”

林晓峰松了口气,连忙点头:

“谢谢同志!麻烦你了!”

说完,就往三楼走。

楼梯是水泥的,台阶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裂缝,显然是有些年头了,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脚步声在楼梯间里回荡。

他走到三楼最里面的办公室门口,犹豫了一下,又理了理衣角,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里面传来李德山浑厚又有力的声音,带着点温和。

林晓峰推开门走进去,只见李德山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份文件,正看得认真。

他穿着件熨得平整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到林晓峰,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晓峰来了?快坐!旁边有椅子,别站着。”

说着,指了指办公桌旁边的木椅:

“是不是村里的旱情又加重了?”

林晓峰坐在椅子上,把帆布包小心地放在腿上,拉开拉链,掏出里面的旱情记录,双手递到李德山面前:

“李厂长,俺是来跟您详细汇报村里旱情的。这是俺连夜整理的,上面记着水井的水量、玉米苗的受灾情况,还有俺们挖的井和渠的进度,您看看。”

李德山接过记录,低下头仔细看了起来,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手指在草纸上轻轻点着:

“这么严重?村里的水井只剩这么点水了?还有一半的玉米苗没浇到?”

林晓峰点点头,语气沉重:

“是啊,李厂长。俺们村已经连续半个月没下过一滴雨了,地里的土都裂成了指宽的缝,用手一搓就成了粉。

新挖的几口井水量也有限,一天只能攒下几桶水,水渠也只能浇到山边的几亩地。

村民们都没闲着,白天打井、挖渠,晚上还轮流守着水井和水渠,生怕浪费一滴水,但光靠俺们自己的力气,还是不够。”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不过您放心,俺们村的人都没放弃,大家都想着一起扛过这次旱情。俺这次来,就是想跟您说说情况,看看农场能不能帮俺们村争取点支援,比如抽水机、水管,要是实在不行,能多给点种子或者饮用水也行,俺们都感激不尽。”

李德山听着,慢慢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晓峰,你们村做得很好!在这么严重的旱情面前,还能这么团结,这么积极地想办法,不容易啊!你放心,农场肯定会帮你们的,不能看着你们受苦!”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晒得发白的农田,叹了口气:

“其实不光你们村,农场的几个连队也受了旱情影响,只是没你们村这么严重。俺这几天也一直在跟镇里的刘主任联系,想办法解决旱情的问题,就是还没敲定具体的支援方案。”

林晓峰一听,心里瞬间燃起了希望,赶紧站起身,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李厂长,您的意思是,镇里会给俺们支援?”

李德山转过身,笑着摆了摆手:

“你先别急,坐下说。俺还没跟刘主任完全谈妥,但你们村的情况特殊,又是农场的先进村,俺会优先给你们争取。

这样,你先回村,俺今天下午就给刘主任打电话,跟他详细说说你们村的情况,尤其是你们村民的团结和努力,让他知道你们是真的在用心抗灾,值得帮。

俺争取明天就给你们答复,要是能拿到支援,俺会第一时间派车送过去,绝不耽误。”

林晓峰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快步走过去,紧紧握住李德山的手:

“谢谢李厂长!谢谢您!俺代表全村的乡亲们谢谢您!要是能拿到支援,俺们肯定会好好利用,绝不会浪费一点物资,绝不让您失望!”

李德山拍了拍他的手,笑着说:

“不用谢!这都是俺应该做的。你们村之前搞合作农场就很积极,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积极性,这次抗灾又这么努力,农场肯定要支持你们。

你回去跟村民们说,让他们别着急,安心等消息,有农场在,肯定不会让你们饿着、渴着,也不会让你们的庄稼白白枯死。”

林晓峰点点头,又跟李德山说了些村里抗灾的细节:

“刘兰花带着孩子们巡逻守水渠,发现漏水的地方就赶紧用泥巴堵上;林永强挨家挨户统计用水,连洗菜水都登记得清清楚楚;还有村民们互相帮忙,年轻的帮年老的浇水,有力气的帮力气小的挖渠。”

李德山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眼里的赞许更浓了,还偶尔追问几句细节,生怕漏了什么。

“好了,时间不早了,太阳也越来越毒了,你赶紧回村吧,路上注意安全,别中暑了。”

李德山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十一点,对林晓峰说:

“俺下午一上班就给刘主任打电话,一有消息就马上通知你们,不用惦记。”

林晓峰站起身,小心地把旱情记录叠好,放进帆布包,拉好拉链:

“好!俺知道了!李厂长,那俺就先回去了,谢谢您这么帮俺们村!”

“去吧,路上慢点。”

李德山挥了挥手,看着林晓峰走出办公室,才重新坐回办公桌后,拿起电话,开始翻找刘主任的号码。

林晓峰走出办公楼,心里满是激动和期待,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阳光虽然依旧刺眼,晒得皮肤发疼,但他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连呼吸都顺畅了。

他掏出怀里的水壶,喝了一大口水,又抓了一把炒玉米塞进嘴里,觉得今天的炒玉米,比平时香了不少,连带着陶罐的土腥味都淡了。

往回走的路上,他忍不住想起村民们的样子——王大爷浇水时佝偻的背影,刘兰花挖渠时沾着泥土的袖子,林永强记账时认真的眼神,还有孩子们巡逻时挺直的小腰板。

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大家,让大家安心,让大家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农场和镇里都会帮他们,他们一定能扛过这次旱情。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他遇到了几个从镇上回来的村民,是去镇上买盐的,手里拎着小布袋,脚步匆匆。

“晓峰!你从农场回来啦?咋样?李厂长咋说?同意给咱们支援了吗?”

村民们看到他,赶紧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眼里满是急切。

林晓峰停下脚步,笑着大声说:

“乡亲们,好消息!李厂长说会帮咱们村优先争取支援,他今天下午就给镇里的刘主任打电话,明天就能给咱们答复!

只要能拿到支援,农场会第一时间派车送过来,大家放心,咱们肯定能拿到支援!”

村民们一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拍起了手:

“太好了!有支援就好了!咱们的庄稼有救了!”

“俺就知道晓峰能办成事!”

“谢谢晓峰!谢谢李厂长!”

林晓峰笑着摆了摆手: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是俺一个人的功劳。要是没有大家天天挖渠、守井,李厂长也不会这么快就答应帮咱们争取支援。

咱们赶紧回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村里的人,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村民们点点头,跟着林晓峰一起往村里走。

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之前挂在脸上的焦虑和担忧,都被期待和兴奋取代了,连脚步都比来时快了不少。

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村民们大多还在田里忙活,有的在给玉米苗浇水,有的在修补水渠,看到林晓峰回来,都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了上来。

“晓峰,咋样?李厂长同意给咱们支援了吗?”

林德生拄着拐杖,快步走过来,急切地问,声音都有点发颤。

林晓峰站在村基地的空地上,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

“乡亲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厂长说了,会帮咱们村优先争取镇里的支援,他今天下午就给刘主任打电话,明天就能给咱们答复!

要是能拿到支援,农场会第一时间派车送过来,咱们再也不用愁水和种子了!”

村民们一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互相拍着肩膀庆祝:

“太好了!太好了!咱们的庄稼有救了!”

“谢谢晓峰!谢谢李厂长!”

“俺们终于不用再眼睁睁看着玉米苗枯死了!”

林德生也激动得手抖,紧紧拉着林晓峰的手,老眼里满是泪光:

“晓峰,你做得好!做得好啊!咱们村有救了!俺代表全村人谢谢你!”

刘兰花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走过来:

“晓峰哥,我就知道你能行!咱们之前的努力都没白费!以后浇水就方便多了!”

林晓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