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会试政策(2 / 2)

也有人觉得这是张溪为了迎合官场,而维护官员们。

但更有聪明人听得仔细,从刚刚张溪的话中,已经听出不一样来。

这时官员座位的东首边,翰林院修撰曹濡对一旁的同事,同为翰林院修撰的李朝列道:“伯清前辈此言一语中的,将来经义的发展,一定会重经典,摒弃异端。”

一旁的李朝列道:“国朝初年虽太祖规定,能文之士由场屋进而为荣,但因本朝科举草创,以至于【致治之道在于任贤】,对于八股经典还是有所轻漏,现在不同了,我大梁如日中天,所有规制都已经完备,唯独科举还有刁人以歪理而图幸进,伯清先生正是在为此事正本清源,但也不知道那些举人、监生能不能听懂。”

其实听不懂没关系,张溪接下来又将这个话题直白且深入的展开了。

“自太祖时,国家取士,说经者便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主,朝廷这几年再三下旨【剽窃异端邪说,炫奇立异者,文虽工,弗录】!”

这下子,很多人都明白这位张先生想要强调什么了。

陈凡趴在墙头上也不禁暗自点头,他曾听杨廷选在任时说过,他的同年,御史闻人诠曾上奏曰:“今时文体诡异已极,乞申饬天下,立崇古朴,其要在先责学宪督臣,次责场屋考校等官。”

那天杨廷选就曾跟他说过,英宗时科举的那种标新立异写法,以后一定千万杜绝。

在陈凡看来,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大梁的官场并没有张溪说得那么吏治清明,各种腐败、土地兼并正在快速发展,阶级矛盾也在日益尖锐。

张溪不可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表面上赞扬朝廷,实则暗戳戳的强调用程朱理学来约束士子考生,以图将来这些人为官时,还念着科举时那点初心。

张溪继续道:“弘文三年陛下的诏书内有一款曰,士大夫学术不正,邪伪乱真,以致人才卑下,文章政事,日趋诡异。”

“而圣贤大学之道不明,文章治理,要非细故。”

“圣上备揽近代诸儒,唯朱熹之学醇正可饰。”

“祖宗设科取士,经书一以朱子传注为主。比年各处试录文字,往往诡异支离,背戾经旨。”

“此必有一等奸伪之徒,假道学之名,鼓其邪说,以惑士心,不可不禁。”

张溪说到这,郑重对在场的读书人道:“列位要注意了,皇上当时曾颁旨礼部,让礼部便行各提学道和学校师生,以后若有创为异说,诡道背理,非毁朱子者,许科道官指名劾奏。”

听到这,在场的所有人心中一凛。

这些年,八股写作,尤其是北方的山东(地理意义上的山东,不是山东省)一代,士子很喜欢将黄老学说引入制义之中,更有些官员也很喜欢这种调调。

以至于张溪大费周章,特意强调这一点,就是为了解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个大问题。

不知不觉,针对这个问题,张溪已经说了小半个时辰。

但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喜欢胡乱引经据典,或者在文章中掺杂别的学派思想的士子,此刻早已心神荡漾,恐惧不已。

这时,张溪端起茶盏道:“今日便先说这些,诸生回去好生思量,会试乃朝廷最重视的取材之试,万勿心存侥幸。”

说罢,他回到周如砥身边坐了下来。

可这么一坐,周如砥却已经汗出如浆。

张溪诧异道:“周祭酒,这是怎么了?”

周如砥艰难道:“陈,陈凡不见了。”

张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