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小小心得(1 / 2)

弘毅塾的明伦堂中,所有弘毅塾夫子与宁波的客人们坐在一起用茶。

马九畴这个典签加学生对陈凡恭敬道:“夫子,刚刚听完您的课,实在让在下获益匪浅,可惜我年老体衰,若是早几十年能遇到夫子,在下……”

他的声音中满是遗憾,看着不远处的马夔,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

自己是不成了,或许儿子还有希望。

陈凡笑着摇了摇头道:“马公何必自轻?古来大器晚成者,何曾因年岁而辍志?”

“姜尚年八十垂钓渭水,遇文王而拜为太师,辅佐武王伐纣,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

“百里奚早年颠沛,七十岁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任秦国大夫,助秦拓地千里。”

“苏洵少不读书,二十七岁始发愤,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皆承其教。”

“昔人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马公今有马夔克绍箕裘,更当如汉伏波将军马援,六十二岁犹请战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言晚哉?”

马九畴闻言,心中激荡不已,虽然他知道这是陈凡的鼓励,但这种鼓励对于他这种垂垂老朽而言,实在是弥足珍贵,他已经见多了白眼,听多了嘲讽。

“谨受教!”马九畴郑重躬身朝陈凡行了一礼。

戴继见到这一幕,笑着道:“陈解元,百闻不如一见,今天你听了你的课,我方知教导学童还能如此。回头若是我将孙儿送来,还希望陈解元一定要收下那小子。”

杨来贤道:“陈山长可能不知,戴大人是山东兖州人,出身孔孟之乡,戴大人的孙子师承弘绪公,如今已经考中了院试!”

陈凡闻言连忙欠身道:“原来是弘绪公的弟子!陈凡安敢跟弘绪公争弟子。”

弘绪公,就是孔弘绪,是孔子后人,袭封衍圣公。

其人主持刊刻《兖州府志》,推动“四氏学”(孔、颜、曾、孟四姓官学)改革,是山东乃至天下都有名的儒学大宗师。

戴继微微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至于他接下来怎么做就不知道了。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王镐站了起来。

大家看他起身,全都端起茶杯,表达不满。

尤其是宁波府众人,只要是带眼睛的都能看出,陈凡刚刚的教学方法效果是出奇的好。

可这王镐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人家主人,首先无论其他,礼节上就实在是难看了。

就在所有人以为王镐还会一上来就质疑陈凡之时,没想到王镐躬身一揖道:“刚刚陈解元教授学童的办法果然让在下耳目一新!在下为之前的失礼,向陈解元致歉。”

听到这话,戴继喜上眉梢道:“哎呀!宗周先生,这就对了,陈解元年纪虽未及弱冠,但这教授学生方面,大梁估计无人能出其右了!”

陈凡连忙行了一礼:“不敢当,过誉了,戴大人。”

王镐神色平静的看着陈凡,却话锋一转:“但我对女子也能进书院一事,还是要说几句的。”

韩辑闻言,终于忍不住了,他拍案而起道:“王宗周,你别得寸进尺,陈文瑞处处忍让得你,你却步步紧逼,怎么?你祖上没交过你什么叫谦和有礼吗?”

听到这“啪”的一声拍桌,所有人噤若寒蝉。

王镐却懒得跟韩辑掰扯,不屑冷笑,转头看向陈凡:“陈解元,你若是能把我说通,那我在宁波必全力支持你和戴大人!但若说不通,那……便不好意思了,咱们君子相交,勿谓言之不预。”

“你!”戴继神色大变,“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