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渺沧海之一粟(1 / 2)

陈凡走后,后舱顿时安静了下来,听着前舱鸭塘似的吵闹声,俞敬红着脸,亲自给韩辑斟酒道:“是下官安排不周!”

韩辑没有说话,用沉默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他也很好奇,陈凡费尽周折,将这帮学童们整到船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前舱中,陈凡站在吵吵嚷嚷的众人面前,用平静的目光看向众人。

很神奇,若是之前陈轩这么看着这帮纨绔子弟,他们绝对依然我行我素。

可是经过这两天陈凡接手丁二班后,这帮子膏粱子弟此刻竟然逐渐安静了下来。

等船舱中彻底安静后,陈凡这才开口道:“我这个人,游湖跟别人不同。”

一句话,陈凡瞬间将所有人的好奇心全都拉了过来。

“别人游湖是看风景,我游湖是用风景看人。”

泰兴县县丞之子罗瑜臣好奇道:“夫子,风景还能看人?”

陈凡微微一笑:“当然!船在湖上,寒烟寥寥,浮世万千,我独渺若孤粟;然此一粟,亦含星瀚。”

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陈凡的一句话,瞬间让所有人沉浸在“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之中。

这两天,虽然这帮盐商、官宦子弟表现的无所谓,甚至还有闲心打闹,但陈凡知道,这不过是他们的外表伪装罢了。

他们其实一个个身上都或多或少是有压力的。

陈凡刚刚的那句话,就是用“宏观视角疗法”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认知自身渺小。

这样便可以很有效的缓解焦虑。

这就是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感慨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以“沧海一粟”对比长江之无穷,体现道家“齐物”思想——人在天地间虽渺小,却可通过精神超脱获得永恒的根本意义。

一个好的老师,他精心设计的课堂中,每一句话都是饱含深意的。

陈凡就是用第一句话,让众人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接下来的情景教学中去。

果然,一帮学童跟随着陈凡的思维,脑海中已经开始想象,小舟行与大江之上,周围水雾渺渺,天地苍茫间,只有自己一人。

那种感觉让人迷醉又松弛。

前舱的俞敬端起酒杯笑道:“韩大人,我敬您一杯。”

他端起酒杯,却发现韩辑正侧耳聆听前舱的动静。

“韩大人?”

韩辑转头摆了摆手。

俞敬疑惑地看着他,只见他微微闭着眼睛,仿佛被催眠了一般。

此刻韩辑的心中感觉陈凡能有今日的成就,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短短一句话,不仅让前舱的学童们安静了下来,就连自己放开心防,试着按照他的办法沉浸进去时,一瞬间,他只觉刚刚上船时躁动的内心,此刻竟然平静无比。

这时,陈凡的声音再次响起:“我问你们,你们能不能用一首诗来形容刚刚心中的感觉?”

韩辑闻言,心中立刻闪过一首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这首诗出自李白的《襄阳歌》,诗中用醉态消解心中渺小的焦虑,与《赤壁赋》中“公式清风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夫子!我想到一句!”这时,有个声音传了过来。

陈凡的声音响起:“罗瑜臣,你很不错,这两天你的进步很大,我很期待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