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听完后笑了,另一个时空中,医学院中知名教授、博导一边搞科研、一边坐诊、一边教学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有正德堂更好,这样学生还能多一个实践的基地。”
陈凡都已能预想到,未来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在王照给病人诊疗时,他们每人手里捧着个笔记本。
王照给病人切脉之后,抬头问道:“此脉沉弦而涩,如刀刮竹,尺部尤甚——尔等可知主何症?”
旁边一群年轻白大褂头脑风暴。
其中优等生某快速翻动《外科正宗》道:“先生!此乃湿热下注,蚀肛成漏之象。《医学入门》云‘脉涩而弦,肠风脏丨毒’,患者必是肛周肿痛流脓!”
憨厚学徒某:“学生觉得……像俺爹去年得的‘跨马痈’(古代对肛周脓肿的俗称)?”
女弟子某红着脸道:“《疮疡经验全书》载,‘漏疮脉沉,脓血走窜’,患者或已形成窦道……”
(王照:……我什么时候成了肛肠科主任了?)
事实上,从冬月初九开始,弘毅塾便已经在山门处罚贴出了告示。
刚开始时,陈凡以为,以王照的名气,要求入学的人应该很多。
但告示贴出去了十多天,竟然根本没人进学。
陈凡感到十分疑惑。
能学到名医王照的医术,将来可以说吃喝不愁了,有这么好的未来,为什么没人来报名呢?
后来陈凡觉得,可能是城里人各有生计,只要把告示贴到乡下,那些没有门路的农家子弟一定应者如云。
谁知到了今日,竟然也没有一个人上门。
陈轩见堂弟愁眉不展,于是便问出了什么事。
陈凡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陈轩莞尔一笑道:“不是没有人想跟王神医学医,而是王神医已经有了两个弟子了。”
陈凡皱眉道:“又怎的?”
陈轩笑道:“王神医的大徒弟、二徒弟将来都是要接掌正德堂的,海陵小县有一个正德堂就已经足够了!”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别的人就算学了王神医的医术,将来也是要在外地开设医馆的,这年月,谁愿意背井离乡去他乡行医?”
陈凡闻言,恍然大悟。
这时代的老百姓,对于外界,就感觉是笼罩了一层战争迷雾,出了村五十里,那便已经算是远地儿了,海陵县又小,正德堂有了两个学徒,这说明将来海陵县的医疗资源就已经饱和了。
谁也不愿意让孩子将来学成之后去外地行医。
就在陈凡一筹莫展之际,没想到医学院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学生。
“文瑞,我想让平安学医。”
看着眼前的秦氏,陈凡惊讶的合不拢嘴。
“可是……三……叔是想让平安将来考状元的。”
秦氏温婉道:“平安他父亲虽指望平安考个功名光耀门楣,可他父亲生平……(压低声音)欠了太多人命,这孽障太重。若平安能学得一手医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算替他父亲赎几分罪过。”
陈凡看着远处跟长寿疯跑的陈平安,最终点了点头道:“行!就试试看吧。”
【很久没有对弘毅塾现下的情况做个规划了,这两章做个规划和铺垫,不爽之处,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