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这帮小子很给力(2 / 2)

沈应经竟然将几个孩童合作的文章拿去于陈际泰相比,虽然比的只是文章的风格,但那也……

这时,沈应经话锋一转:“刚刚是对尔等的肯定,但你们的文章也有问题。”

贺邦泰举手道:“请沈先生不吝赐教!”

“请沈先生不吝赐教!”学童们齐声恳求。

沈应经点了点头:“刚刚你们的文章虽然幽深沉鸷,但还没有做到一溪一壑皆藏蛟龙的地步。”

“想要更精进一步,那就要摒弃读书时的漫衍浮夸,不要掩卷读后,竟不知书中所云。”

“八股文章若不瞄而放矢,依题阐发,只求灵巧,那虽文章工整,也不能称好。”

趁着沈应经喝茶润嗓的时间,陈凡补充道:“沈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之前我是不是跟你们说过,没有学问就不要去追求华丽的文采,即便那种文章能炫人耳目,但都是旁门左道。”

沈应经见陈凡也附和自己的认知,于是谈兴更浓:“没错,老夫举个例子,如【譬如宫墙】,这一句中宫是宫,墙是墙,不是一码事,子贡的话只侧卸到墙字,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与【室家之好】都在宫里分别,与墙无关。”

“这时因为【宫】的等级不同,所以墙才有高卑之异。”

“而后来人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将宫墙混为一谈,一如墙之尺寸,即关系到圣贤的分量,这么做就可以称之为【谬】矣!”

“有人能以《譬之宫墙》为题,认题真切之下,写出宫、墙之别吗?”

众学童没想到老先生会突然布置一道题目,立马,人皱眉苦思,有不熟悉经义的赶紧翻开朱子集注,寻找翻译。

这时,一直没机会发言的谢东阳第一个举手。

沈应经兴致勃勃的伸出手来:“你来回答。”

谢东阳被点了名,得意洋洋站起身来扫视一圈,然后才背起手,摇头晃脑诵道:

人畜美以自实,而有余不足之数相与差也,此宫之说也;亦标形以接物,而可测不可测之间亦相差也,此墙之说也。

求之于宫,而赐于夫子有余不足之实,可相方而得之;求之与墙,而赐与夫子可测不可测之情,一颗相方而得之。

宫墙之喻出自《论语·子张》,原文是【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这句话比喻的是,对于深奥的学问或者高深的道理,如果不懂得入门的方法,就无法窥见其中的精华。它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才能深入学习和理解。

世人混谈“宫”、“墙”,其实宫是宗庙、是百官、是室家。

而墙是认知的极限。

汉唐注疏中,何晏说“七尺曰仞。言夫子墙高数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他将宫墙视为整体,强调“入门”的必要性,但并未未区分宫、墙的哲学意涵。

这就是大谬了。

谢东阳的两段话,通过对比孔子和子贡的话,将师徒之间的差异描述了出来。

又通过“求之于墙”,把握了这种差异的本质。

这再一次证明了弘毅塾的学童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哲学思考的能力。

沈应经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甚至有些见猎心喜的爽感。

陈凡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这帮小子,很给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