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文起八代之衰(1 / 2)

虽然知道,突然出现的这个老头很有可能是系统安排的历史名人。

但塾堂里的学童们都还在等着,陈凡只能跟正喝水的老头拱了拱手,夹着书本朝塾堂里走去。

这次上课的是丁班,班上周炳先等人还没有回来,但因为这次县试,丁班的牛蛋几人得中童生,导致现在整个塾堂里的学童全都好像憋了一股劲儿,见到陈凡等人进来,这些学童们“哗”的一声整齐站好。

“夫子好!”

“你们好!”

王北辰肃容大声道:“坐!”

“唰!”整个塾堂里的学童们齐刷刷坐下,双手交叠在身前,一个个小家伙,目光炯炯地盯着陈凡,眼睛里透出前所未有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跟海鲤一起,坐在塾堂最后一排听课的覃士群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半晌都合不拢嘴。

他是南直举人,能在南直考中举人,至少说明两点,首先要头脑聪颖,第二就是从小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覃士群从小在安庆桐城书院读书,教授他的都是当世名儒,书院的风气当然很好。

但传统的书院怎么能跟弘毅塾相比?

弘毅塾是陈凡吸纳现代学校教育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童们的方方面面,《弘毅塾学童行为规范》所展现出的学生风貌,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书院能够企及的。

海鲤在一旁低声笑道:“怎么样?我第一次来时,也被吓了一跳。”

覃士群盯着讲案后的陈凡,第一次感叹道:“这弘毅塾的学童本就多,文瑞能将这么多的学童潜心向学,这已经很不简单了。你之前说他是马融、二程一般的人物,初时我还有些不信,但现在却是有些信了。”

海鲤得意抚须,开玩笑,我海跃之多么骄傲的一个人,不然平白无故为何跑来一个小小社学当个蒙师?

“看着吧,后面还有让你更惊讶的!”

不知什么时候,刚刚讨水喝的老头此刻站在塾堂外面,周氏见他瞎了眼,可能是有些可怜他,还给他端来一个条凳放在窗下。

面对周氏的善意,老头却并没有什么表示,像是根本没看到周氏一般,眼睛仍然打量着塾堂内部。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陈凡看着塾堂里的少年们笑问:“有人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又说得是谁呢?”

堂下海鲤与众学童似乎对陈凡这种提问式的开场已经习以为常,但覃士群和窗外的老头却饶有兴趣的看向陈凡。

不管是蒙学还是书院、官学,一般的教学形式都是老师只管讲,很少有面向全体学童提问的,陈凡上来就是提问,这种启发学童思考的教学形式,立刻吸引了覃士群和窗外的老头。

丁班的孩子毕竟读书时间还短,就算是王北辰这些考中童生的学童也不过是读了些最基本的经义,他们压根没听过这句话,所有人都皱着眉头苦思良久,最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