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郑和归来,大殿接见(2 / 2)

“你还是太年轻,国威固然重要,但若民有饥色,国何以为国?大明的百姓经不起折腾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些年他是当了大明的管家,很清楚国家财政消耗之大。

等他未来登基了,他会立刻停止下西洋,还会把京城迁回到南京去。

在他心里计算着,大明国都立在北方,百万人口,所需钱粮都要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输补给,耗费太大了,劳民伤财。

但朱棣考虑的和他不一样。

不仅仅是钱方面的问题。

自宋朝以来,南方的经济已经占优,如果国都在设立在南方,那么北方的人心如何收拢?

就在这时。

宫门豁然洞开,一道尖细的嗓音穿透广场。

“皇上召见,百官入殿!”

众人闻言神色一凛。

纷纷整肃衣冠,按品级分列东西两排,鱼贯而入奉天殿。

殿内石砖铺地,蟠龙金柱高耸入云,穹顶藻井繁复精美。

百官屏息而立,目光齐刷刷投向悬着龙椅的高台。

须臾,贴身太监马云高唱。

“皇上到——”

朱棣身着明黄龙袍,龙纹在日光下流转生辉,两鬓斑白却难掩帝王威仪。

他缓步走上台阶,每一步都似踏在众人心尖。虽年过花甲,脊梁仍挺得笔直,目光如炬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太子与太孙身上。

“皇上圣躬万福!”

百官齐刷刷跪倒,山呼之声震得殿内金铃轻颤。

“众卿平身。”

朱棣声音低沉浑厚,抬手示意。

他坐定龙椅,目光扫过群臣,忽而轻笑一声:“众卿可知,今日正午召尔等前来,所为何事?”

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应声。

“呵呵……”

朱棣忍不住兴奋的笑容,目光渐渐投向殿外,低声喃喃:“开始吧。”

很快,太监扯开嗓门大声喊道。

“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队指挥使郑和,奉旨觐见。”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奉天殿内回荡。

余音未落,郑和已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踏入殿中。

他身着深白色织金蟒袍,系着黑色披风,海风磨砺出的坚毅面庞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来了——

殿内文武百官屏息凝视。

这位远赴重洋的航海使臣,此刻正带着异域的尘埃与荣耀,归来面圣。

在数百道目光的聚焦下,郑和深吸一口气,双膝重重跪地,俯身叩首。

“臣郑和叩见皇上,皇上圣躬安!”

声音洪亮,带着远洋归来的风雷之势,以及忠君爱国之心。

高台上。

龙椅上的朱棣早已按捺不住笑意,抬手道:“朕安。”

话音落时,他目光灼灼地望向台下,眼中既有君王的威严,又藏着旧友重逢的欣慰。

郑和缓缓起身。

眼眶微红,漂泊的艰辛与思君之情在此刻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