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血泪交加的过往(1 / 2)

难逃懿劫 难逃懿劫 3287 字 12天前

听罢马忠对西凉那段血泪交织历史的叙述,马超伫立在泥泞的土地上,目光呆滞地凝视着西凉的方向。

他的脸色阴沉如墨,心情犹如翻涌的波涛,五味杂陈,悲愤、悲痛、悲凉交织在一起,久久难以平息。

他紧握着手中的虎头湛金枪,力道之大,仿佛要将所有的情绪都倾注其中。

环顾四周,马忠及那些男女老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每一道皱纹都镌刻着生活的艰辛与沧桑。

他们的身影,瘦弱得如同风中摇曳的枯枝,仿佛已数月未曾饱餐一顿。马忠曾言,他们这些人,在西凉或许还算得上“幸运”,可一想到自己的家乡西凉被蜀国如此压榨,西凉人民遭受如此欺凌,马超的心便如被重锤击中,沉痛地叹了一口气。

他带着满腔的沉重与疑惑,向马忠发问。

“你们是如何逃出西凉的?如今已身处西凉之外,为何不远离此地,却在这西凉周边做起了山贼倭寇,行那拦路抢劫的下作之事?”

马超心中满是困惑,马忠曾说西凉边境重兵把守,逃出西凉几乎不可能,可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又为何逃出后不远走高飞,反而在西凉边境做起了贼寇?

马忠听出马超言语中的质问与怒气,同样沉重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少寨主,我们亦是情非得已。若能安居乐业,谁又愿行此等下作之事?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啊!”

言罢,马忠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苦楚,仿佛那无尽的沧桑与悲凉,都化作了这一声沉重的叹息。

马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声悠长的叹息宛如承载着千钧重担,其中满是无法言说的苦难与无奈,似滚滚浊流在心底翻涌。

他轻轻抬手,示意马超在一截横卧的树干上安然坐下,自己则缓缓蹲下身去,抓起一把泥土,任由那褐色的颗粒从指缝间如细沙般缓缓流下,仿佛在流逝的不仅是泥土,还有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

“少寨主,您问我们是如何逃出来的……”

马忠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被硬生生地扯出,仿佛在撕扯着那早已血肉模糊的过去伤疤。

“这得从三年前那个风雪肆虐的冬天说起。”

马忠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段黑暗的岁月,开始讲述那段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逃亡经历。

三年前的西凉,早已在那纸屈辱条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了七年之久。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日都在饥饿与恐惧的双重折磨下艰难求生,宛如置身于无边的黑暗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那时,马奸的‘协防队’比那凶残的蜀国人还要狠辣几分。”

马忠的眼中闪过一抹痛恨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燃烧的火焰,恨不得将那些恶徒焚烧殆尽。

“他们为了讨好主子,变本加厉地压迫自己的同胞。许多人家,就连最后一点维持生命的口粮都被无情抢走,老人和孩子只能接连在饥饿中痛苦地死去,那场景,惨不忍睹。”

而最令人绝望的,是蜀国人开始强行征召西凉的青年去蜀国的矿山做苦工。

“那根本就是一条有去无回的绝路啊!”

马忠愤怒地握紧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去矿山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会死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就算侥幸活下来的一个,也早已是残废之躯,生不如死。”

马忠的独子,也在那残酷的征召名单之上。

那一刻,这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深知,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任由命运摆布了。

“我秘密联系了十几个同样被逼到绝路上的家庭。”

马忠压低声音,那声音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仿佛仍担心隔墙有耳,泄露了这生死攸关的秘密。

“我们决定冒险一试,要么拼尽全力逃出西凉,去寻找那遥不可及的生路;要么就死在这逃亡的路上,总比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强得多。”

这逃亡计划,可谓是危险重重,每一步都如走在刀尖之上。

西凉边境,设有蜀军的重重关卡,宛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天堑;还有那马奸的协防队,日夜巡逻,如鬼魅般阴魂不散。

任何试图逃离的人,一旦被抓获,都会遭受惨无人道的酷刑,然后被处死示众,以儆效尤。

“我们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马忠回忆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

“首先,需要摸清巡逻队的规律。我借口给监察使团送柴火,多次往返于边境地区,暗中仔细记下巡逻的时间和路线,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与此同时,逃亡者们开始悄悄储备食物。

“每个人从自己那本就微薄的口粮中省下一点,集中藏在山中的一个秘密洞穴里,那是我们生存的希望所在。”

马忠缓缓说道。

“而最困难的,是准备武器。蜀国人严禁西凉人拥有任何铁器,我们只能偷偷收集一些农具,然后重新打磨,将它们变成防身的武器,每一件武器都凝聚着我们的决心和勇气。”

最令人感动的是,狼群也伸出了援手。

“苍牙似乎感知到了我们的计划。”

马忠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心中的些许寒意。

“尽管它被铁链牢牢锁着,但它通过那声声嚎叫与其他狼沟通。狼群在夜间为我们放哨,就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安全。有一次,它们还及时警告我们避开了巡逻队,让我们躲过了一劫。”

逃亡选择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雨夜进行。五十七个人——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悄无声息地集合在预定的地点,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那夜雨下得很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层层水花。虽然这大雨增加了我们逃亡的困难,但也巧妙地掩盖了我们的行踪,让我们在这黑暗中多了一丝隐匿的机会。”

马忠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我们分成三组,每组由青壮年带领,相隔半小时出发,就像三条蜿蜒的蛇,在黑暗中悄然前行。”

逃亡路线选择了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古商道,这条路崎岖难行,布满了荆棘和乱石,但好在避开了主要关卡。

“我们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不敢点火把,只能借着偶尔划过的闪电那短暂的光芒来辨认方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马忠描述着那夜的惊险,仿佛那场景就在眼前。

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穿越一条河谷时。马奸的协防队意外改变了巡逻路线,与第二组逃亡者几乎迎面撞上。

那一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个人的心跳都加速到了极点。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狼群出现了!”

马忠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

“苍牙不知如何挣脱了铁链,带领着十几匹狼,故意在远处嚎叫,引开了巡逻队。那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生命的呐喊。我们后来才知道,为了掩护我们,三匹狼被巡逻队射杀了,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生路。”

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当黎明来临时,逃亡队伍终于越过了西凉边界。

那一刻,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他们的喜悦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冲淡了。

逃出西凉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边境地区的各个部族对西凉人充满了敌意,他们害怕得罪蜀国,不愿收留这些“麻烦”。

“我们原本想去其他部落寻求庇护。”

马忠苦笑一声,那笑容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但他们只给了我们一些食物,就催促我们离开,仿佛我们是一群不受欢迎的瘟神。”

更糟糕的是,蜀国悬赏捉拿西凉逃民的消息很快传开。

“任何抓住西凉逃民的人都可以获得赏金,这使我们成了边境地区的猎物,就像一群被猎人追赶的野兽,无处可逃。”

马忠的声音中充满了苦涩。

“我们不得不东躲西藏,像野兽一样生活在山洞和密林中,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饥饿和疾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逃亡时带的有限食物很快耗尽,野外觅食远远不够五十七人糊口。

两个孩子因误食毒果而死,那痛苦的表情至今仍刻在马忠的心中;一位老人则因风寒一病不起,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我们尝试找些零工,但没人敢雇佣西凉人,仿佛我们是一群带有瘟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