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些人也算上,那今年收获的粟籽,加上其他食物,至少可以让这一万多人,从年头吃到年底。
“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么多粮食,部落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熊巫也满脸红光,今年一年,族长不在部落,各种事务尤其是耕种事宜,几乎都是他和水草来做的决定,现在眼看部落丰收,这段时间的辛劳便没有白费。
“去年本部收获的,以及从其他部落收集上来的粮食,现在还剩五十多万斤,光是这些,都够部落吃上好久了。”
众人对此很是欣喜,熊洪族长之前制定的规划,果然有用。
而且这种提前制定计划的规划性种植,可以有效地调用部落的各种资源,不管是集中人力进行春耕,或者是安排人手负责田间管理,亦或者是确定每年种多少地,都能够根据部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摆脱了之前随意种植手忙脚乱的现象。
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很是明显:需要多少人春耕、多长时间种完、需要多少畜力、能够收获多少粮食,这些都是可预计可测算的,比如现在熊杰计算出来的350万斤粮食,跟实际收获相比,基本上就不会差太多。
而知道了这些数据,熊部落的各个队长,才知道如何去安排工作,熊洪或者熊巫等人,才有底气去制定各种部落内部建设和外部探索的措施。
当然,350万斤粟籽,听起来倒是很多,但一平均到部落的每个族人头上,就少了不少——况且这些粟籽不止是族人自己吃,还要用它来喂养牲口、留作种子或者跟其他部落交换物资,故而平均下来,一个族人一年正常生活的话,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千斤的粟籽。
好在除了本部这里,周围的村子、凌河沿岸的各处营地、朝阳营地以及所有种植了庄稼的营地和村子,都会有所收获。
“整个部落,我是说所有的营地和村子,今年种植的粟田有多少亩,你们知不知道?”
熊洪对各个村子的情况不是太了解,虽然每年会在冬季集议的时候,安排好各个营地、村子的种植面积,但总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土地面积偶尔会有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通常来说,各个营地的耕地面积只有增加,减少的情况很少见。
“是这样的族长,春耕结束后,部落派熊雨熊欣对各处营地种植的粟田亩数进行了统计,我们收集到之后,都记录在这里书册上面。”
石雪和熊石互相看了一眼,忽然明白了过来,族长自从半个月前回来之后,几乎一直在外面进行各种巡查,好像、应该没有看到记录这个信息的书册,而自己这些人,也没有说。
不过整个部落的农业种植数字,如同烙印般刻在石雪的脑海里,她只是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
“除了本部的两万八千亩粟田,其余六十多个村子、营地,今年共种植粟田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三亩,平均下来,每个村子都拥有粟田1000多亩。”
熊洪点点头,忽然意识到这些数据自己应该还没有翻到,今晚看来要好好看看,恶补一下欠缺的数据。
部落的各个营地,种植的粟田面积,可以说很是不均匀。比如说朝阳营地,虽然开发比较晚,但在熊皮和周围部落的支持下,今年的粟田总数达到了两万多亩(其中一万五千亩是属于其他部落的),总面积仅次于本部。
当然属于熊部落的土地,理论上只有五千亩。
朝阳营地种植的其他作物,比如菽、黍、麻等作物,以及各类蔬菜、瓜果,也都快接近粟田的亩数,其中熊部落理论上也只占了三分之一,当然,实际上,这些土地连同上面的部落,迟早是属于熊部落的一份子。
大部分原因自然是朝阳营地所在的土地实在是太容易开垦,只要一头牛一个犁,一天时间就能开出来两亩半,比本部这里的熟田还要多出大半亩。并且由于熊皮在那边的各种“刺激”,参与耕种的部落各个如同打了“鸡血”,互相比较。
这就导致鹿山、白河、貊林诸部的部落族长们,近乎疯狂地在规定好的方向上,开垦土地——要不是熊皮的限制,以及各类工具和人手实在不够用,他们还能开辟更多。
像白骨洞、水村、草村、黑齿村、九十里铺、临海营地等“资历老”或者村长强力的营地,亩数也都在1000亩以上,白骨洞有3000多亩粟田、水村、黑齿村各有4000多亩,九十里铺和临海营地也有近1500亩,光是这几处营地,差不多就达到了亩!
当然,有多的,那自然也有亩数少的,还有一些新成立没多久或者不具备大规模开垦耕地的营地,甚至连粟田都没有种植,这些营地差不多有个十五六处。
比如熊洪今年从一号营地到八号营地的建设中,土地开垦总共只有不到1500亩,这还是三号营地种植了六七百亩的结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部落营地很多,而且几乎都是同步发展,对部落的支持很是依赖。像去年和今年新建设的营地,别说有一些耕地了,要是能自给自足,熊洪做梦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