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营地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是有好有坏的,这也是为什么熊洪一直重视交通的原因,只有交通顺畅了,各个村落的情况才能迅速掌握,物资调配才会更快,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缓解。
“唔,平均下来亩数也不算差,有些营地明年再提一提数量,亩数就会更多。”
熊洪微微颔首,对这些亩数还算是满意。
“要是再算上这些地方的粟田,就算按照一亩一百斤,整个部落都有八、九百万斤的收成。”
“石雪队长已经很厉害了,耕地工具这方面我倒是可以解释一下。”
熊山瓮声瓮气地说道,石雪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熊山只是微笑地朝她点点头,继续说道,“去年冬季开始到现在,我们冶炼坊打造的铁犁、青铜犁和耙、铁锹、镐、锄头、镰刀、锛子、连枷等这些工具,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各处村落和营地运送。”
“上个月,光是铁犁,就制造了一百二十多具,其他工具,更是成百成百的运送。”
“是的族长,这些工具很抢手,每个营地都需要用上,按照我们的计算,每50亩地,就需要一副铁犁和一头耕牛。”
因为有着各个营地的具体数据,石雪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个数据,而熊洪也清楚,在原始社会能够达到这样的比例,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知道了,这些工具的确要保证供应,还有牲口,要是这些都不能保证配齐的话,部落纵使营地再多,也还是没办法自给自足。”
虽然部落的冶炼坊产量要比之前高出很多倍,但毕竟条件就摆在这里,大量的农具都需要金属尤其是钢铁来制作,而作为部落唯一能够出产钢铁的地方,冶炼坊自然承载着部落的所有压力。
“目前大部分营地倒是不缺工具,我们正好可以打造一些储存起来,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那些损坏的铁犁就有替换的了。”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耕地面积,熊洪规定每个营地都要有充足的犁铧和各种农用工具,并进行严格的登记和管理,防止丢失或者被交换到其他部落去。
而族人们都知晓这些工具的宝贵,也知晓熊部落在对族人宽容的同时,也有严酷的惩罚,故而每个村长都对这个规定很是重视。
但再重视,这些铁犁总归是会坏的,如果地里有石头没有清理出来,那损坏的几率就会更高。所以冶炼坊每个月都要完成部落交待的铁犁、工具打造任务,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秋收的其他工具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吧?”
如果铁犁是耕种必不可少的工具,那镰刀、脱粒机就是收获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镰刀能够保证收割的族人每人一把,还准备了200多把用于替换,如果不够,我们很快就能再生产出来,三天差不多就能制作出100多把。”
熊山将手中的书册翻开,上面记录着每个月各种工具的生产情况,“还有其他的工具,都很是充足。”
“脚踏脱粒机现在能保证每个小队都能有一架,另外我们按照水力磨坊的样式,在靠近河流的粟田附近,也设立了一处水力脱粒坊,不用人力畜力,可以昼夜不停歇,脱粒速度也与脚踏脱粒机不相上下。这处脱粒坊,共有5架脱粒机。”
部落越来越明白水力的重要性,之前用于织布、冶炼、舂米,现在则用来锯木头、脱粒,而这些,也是由于明观院的教授们研究的结果。
“嗯,这些工具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还有一个,就是人手安排,这次秋收,你是怎么安排的?”
对于这些工具的情况,熊洪从熊山手中的书册中就能看出来,可以说正是有了冶炼坊,稳定且高产地生产出这么多工具,才让部落的农业耕种逐渐发展起来。
“族长,整个本部共有2200余人,除了一些孩子和行动不便的族人,以及担任其他任务的族人,能够参与收割的,有1500多人,大概100支大大小小的小队,这些小队的具体任务,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只要开始收割,按照分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石雪说完人手分配的问题,各个队长遇到的问题也都一一提出,经过讨论之后,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所以秋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几乎都确定了下来。
“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就按照制定的计划,召集人手,让队员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收割。”
“从明天开始,到所有粟籽收割完毕,这些天不用早起锻炼、晚上不用上课,所有人都要以秋收为主要的的任务。”
为了提高这些族人的积极性,熊洪还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跟去年一样,根据收割的斤重进行评比,得胜的自然能有额外的奖励。
……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吃过早饭的鸠羽等人,就在队长的安排下来到宗庙广场上列队整齐,等待祭祀仪式结束后,就按照划分的区域,跟着组长去收割粟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