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悠悠岁月,一年半的变化(三)(1 / 2)

毕竟,在大明大肆建设炼铁场之后,周边小国送来的铁矿石的速度肯定是跟不上消耗的。

但不要忘了连云港靠海,而且黄海对面就是高丽国,海上运输可比陆地要容易得多。

让高丽国通过海运将铁矿石送来大明,货到之后直接通过铁路,就能将铁矿石运回京城。

再通过长江水道转运,将铁矿石送到建设好的炼铁场,这样就能节省大量时间。

有了魏武的解决办法,科技院众人再次计算修建铁路大概所需要的时间。

最终得出的结果虽然和魏武预想的六七个月不一样,但也将原本的一年半减少到一年。

主要原因还是所有人都不敢时间估算的太紧,毕竟这是第一次建造铁路,没什么经验。

这是魏武第一次回京城原因,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他就再次回到大漠这边了。

在这之后,时隔了大概六个月时间,魏武第二次返回京城,但这次不是因为国家大事。

那个时候的大明正处于有条不紊的发展中,基本上已经不需要他事事亲力亲为了。

之所以回到京城,是因为他从系统包裹里面开出了一整套的分娩助产设备。

比如助产钳、胎头吸引器,导乐分娩支持工具等等辅助设备,将其送回来给太医院。

将这些助产工具的具体原理和作用详细告知之后,魏武专门给徐太医叮嘱了一番。

让他安排一批稳婆和医婆,专门学习和熟悉这些工具,最好是多点实际操作经验。

为此,太医院专门对外宣布,若是有百姓家中有孕妇难产,可以安排人帮忙接生。

京城之中怀孕待产的妇人不少,大多数都是自己家花钱找稳婆来帮忙接生。

如今太医院这尊大佛,百姓们自然不会放过,毕竟徐太医在民间那是相当有声望的。

随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时不时就会有待产孕妇找到太医院帮忙接生。

还别说,在这个过程中还真遇到不少难产的情况,但多数都出自大户人家。

不过这也正常,大户人家的女人基本不需要劳作,体能方面本来就比较差。

在顺产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没力气的情况,多亏了魏武提供的这些辅助设备。

大多数有难产情况的产妇,在辅助设备的帮助下,都顺利将孩子生下来了。

只有极少数因为产妇耻骨位置不正,和胎位不正造成的悲剧,辅助设备也没办法。

不过不管怎么说,魏武的这一举动也确实造福了京城不少产妇,免于遭遇苦难。

同时,太医院这边也没有居功,每次都会告知产妇是镇国公提供的设备才保住了她们。

以至于现在,京城之中不少人对魏武的称呼都不是镇国公,而是大慈大悲送子国公。

但其实,魏武将这些设备送回京城,虽然也是为了多少帮助一下这个时代的产妇。

可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做准备,毕竟朱钰瑄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给魏武生下一儿半女。

除了这两次回到大明,其他的时间魏武都在草原这边,一直关注着和林城中的情况。

自从那晚沈林轰炸了万安宫后,整个和林城就陷入混乱,各方势力也都打起了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