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通过招标让富商参与进来,可以使得大明在道路建设方面的进度变得更快。
其次那些因为摊丁入亩释放出来的黑户,他们没有土地和房子,甚至连家人都找不到了。
如果朝廷不出手,这些人连生活都很困难,恐怕最后只能在街上乞讨苟活。
但是通过招标,可以将相当一部分黑户安置好,让他们能靠自己的体力挣钱吃饭。
这样一来就能省下朝廷不少钱,毕竟这么多人,光是发放赈济的粮食都是不小的数目。
当然,修路这边只能安排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黑户,则是被安排到铁路修建项目。
原本这个项目是给那些农闲时期的百姓,让他们能增加一部分收入改善家里的生活。
但谁也没想到摊丁入亩能释放出这么多人口,那就只能先安排更困难的人上工。
毕竟正常百姓还能吃得上饭,而这些黑户如果放任不管,估计要饿死不少人。
所以朱标一声令下,将现有的资源首先用在这些黑户身上,确保他们能正常生活。
而这就是招标一石三鸟之中的两鸟,至于这最后一鸟,则是朝廷和魏武双赢。
建造水泥路需要大量水泥,而现如今只有四海商会得到了科技院给他们的水泥授权。
如今四海商会那些商人赚的盆满钵满,并且后续还有更多的订单等着他们赚。
同时,科技院这边也可以通过专利费赚到大量经费,用于各种项目的实践和研发。
朝廷这边除了提供材料给科技院,就不需要再拿出其他的经费补贴,省了不少钱。
只是,招标修路安置黑户的举措虽然好,但对铁路这方面却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主要是谁也没想到这次摊丁入亩居然效果这么好,释放出了一百多万的黑户人口。
即便用修路项目安置了一部分,剩下的人数也还是比较多,只能安排在铁路这边。
问题是修建铁路一开始的计划是用倭奴,为此蓝玉那边简直就是毫无人性的安排。
一船又一船的倭奴被他送过来,偏偏铁路这边因为黑户,能接收的人手并不是很多。
原本那些黑户就已经消耗比较大了,又是工钱又是包两餐,其中的花费非常大。
这些被送来的倭奴不仅不能增加建设效率,反而还多了十几万要吃饭的嘴。
虽然魏武说了不用把倭奴当人,但毕竟也是劳动力,而且还是非常廉价的劳动力。
不可能放着这些劳动力不用,就让他们活活饿死,那不仅是浪费而且处理尸体也麻烦。
最终朱元璋和朱标商议过后,一起拍板,优先修建一条铁路作为试点。
然后召集全国的富商来京城,亲自体验一下铁路的优越性,让他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等到将来朝廷对外招标的时候,这些人才会心甘情愿的从口袋里掏钱投资。
就和修建水泥路一样,不仅能加快铁路的建设速度,而且还能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在朝廷全力支持和科技院的精诚配合下,花了大概四个月时间才完成对线路的勘测工作。
最终确定的路线是从南京到许昌,全程大概七百多公里的长的一条直达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