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鹰酱,几乎每年都在不停的发动战争,无非战争规模大小的区别罢了。
要知道,后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算是很平和了。
这个时代的纷争更多,战争也更常见。
战争是国之大事,他必须时刻关注。
这段时间,他就反贪的事,建立新的司法体系的事,做了不少部署,给政务处下了不少指示。
这些指示,都是方向性的整体框架,具体的实施章程,还需要政务处召集人员,反复推敲,商议制定。
待制定好了,再上报他这个皇帝批准实施。
这是朱允熥极为重视的事情,是必须会一条一条仔细看的。
除此之外,还有大明各地的经济建设情况,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海港建设。
大明如今的发展,已然是内外一体。
从海外输入的物资越来越多,对大明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原来的港口,早已不堪重负。
好在朱允熥早就做了布署,建设新的海港。
申城,泉州,广州……
这些海岸城市的建设,保证了海外物资输送的畅通。
这里面许多具体细节,虽然是政务处以及相关的部门在制订,但最后还得朱允熥亲自把关。
倒不是他想操劳,而是由于大明的官员,缺少对未来的预见性,制订出来的章程,总是不能让朱允熥满意。
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毕竟,官员们是基于当下做的最优决策。
而他是从未来几百年的高度去看待问题。
没办法,朱允熥不得不亲自审阅,修订。
还有科学院那些关乎帝国未来的研究,他也要亲自看一下,指明方向。
总而言之,朱允熥真的很忙。
“陛下。”
赵瑞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见天子闭目不语,便静立一旁,不敢惊扰。
朱允熥并未睁眼,只是从鼻腔里轻轻“嗯”了一声,问道:“何事?”
“回陛下,祭祀大典的仪注章程,山东巡按王守廉已会同礼部官员草拟完毕,呈了上来,请陛下御览。”赵瑞双手捧着一本用明黄丝绸包裹的奏本,躬身递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皇帝亲自来祭祀圣人,在这个时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整个祭祀的流程怎么安排,都必须有具体的章程。
这些事情,当然不是朱允熥亲自操劳。
但最后要由他审阅过目。
毕竟,是朱允熥亲自主持祭祀,他首先就必须要熟悉流程。
朱允熥睁开双眼,方才那丝疲惫已然褪去,代之以一种深邃的清明。
他伸手接过奏章,随意翻了几页,眉头不觉微蹙。
“这流程也太繁琐了,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他顿了顿,又淡声补了一句:“朕近来精神不济,不想被这些琐事拖得过分劳累。”
随即,又似自言自语般道:“当然,若是朕不必亲自参加的环节,那他们爱怎么折腾,就随他们去吧。”
儒家的礼仪固然能彰显王朝的威仪,巩固统治,可说到底,那些所谓的‘礼’,往往繁复至极。
直白点讲,实在是折磨人。
一场大典,行礼、诵词,再行礼、再诵词……
一套流程走下来,往往得耗去半日光景,甚至通宵达旦都有可能。
如此冗长,换成任何人,都会觉得是种煎熬。
朱允熥最厌这种折腾,自然能省则省。
不过,若只是他不必参与,只需坐在高台上看别人“表演”,那另当别论。
甚至,朱允熥恨不得仪式越隆重越好,好叫那些读书人多受几分“礼”的熬炼,也算是他们心目中的洗礼。
“奴婢明白,定会照旨传达。”赵瑞恭声应道。
朱允熥正要将奏章合上,忽然眼角扫过后页,看到护卫的安排,眉头又是一挑,语气中带了几分疑惑:
“随驾的护卫已然够多,怎么举行个祭祀圣人的典礼,还要额外调这么多武丁前来?”
赵瑞连忙俯身答道:“王巡按说,陛下亲临曲阜,祭祀圣人,此乃本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盛典。”
“纵观史册,此等大礼亦寥寥可数。”
“如此大事,百姓必然蜂拥而至。”
“况且,单是山东境内的孔氏后裔,人数便以万计。”
“平日的祭祀,他们或许无暇赴会,可陛下亲临的大典,必然齐至。”
“再加上前来围观的百姓,祭礼当日,曲阜必成人山人海,恐有人借机滋事。”
“因此,必须调集重兵,维持秩序,护卫安宁。”
朱允熥微微颔首,这话倒也在理。
王守廉此人,看起来十分古板持重,却也行事周密,难怪政务处会对他委以重任,领山东巡按之职。
略一沉吟,朱允熥轻轻合上奏章,道:“如此,便依他所奏,照办吧。”
“是,奴婢立刻去传旨。”赵瑞垂首,缓缓退后数步,正要转身离去,忽听身后传来一声清冷的喊叫:“且慢!”
赵瑞急忙俯身,恭恭敬敬行礼,等候皇帝的指示。
朱允熥淡声问道:“孔庙里,可曾安装电报机?”
赵瑞微怔,愣了片刻,才小心回道:“这个……应当是没有的。”
“不过,曲阜以及附近各县,早已铺设电缆,也都安装了电报机。”
“嗯。”朱允熥轻轻点头,吩咐道:“朕此番祭祀圣人,乃是天下瞩目的盛典,必须第一时间传回金陵,让四海同知,昭示天下。”
他抬手指了指案上奏章,道:“电缆既在近旁,牵几条线过去,倒也极为便利。”
“命人立刻去办,在孔庙内安置几台电报机,使祭礼过程能够迅速传遍四方。”
正如后世的大阅兵,各个电视台都会直播一样。
朱允熥也有意将此次的祭祀,办成一场“直播”。
当然,像后世那样,让全国人民看到现场的画面,肯定是不可能的。
也只能安装几台电报机来“直播”了。
电报直接传到全国各级行政机关,也将新学的地位彻底巩固。
“是!”赵瑞应声,腰背更低,“奴婢马上传旨,立即派人去筹办,一定在祭祀大典举行之前,将此事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