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黄龙青雀,万橹千帆!花甲老人练虎贲!(2 / 2)

“这时袁可立已经60岁了,之前从未带兵打过仗。”

“从这几条建议看,除了意气激昂,也都属于纸上谈兵,没什么实操价值。”

“天启皇帝闻奏后,深以为然,其实也可能只是士大夫之间的商业互吹。”

“只有一条,看来天启皇帝听进去了,就是破格用人。”

“于是天启皇帝派袁可立巡抚登莱暂理征东军务,登莱二州是鲁地东部沿海地区,与辽东隔海相望。”

“正常思维下,这个地区与后金的辽东并不接壤,并不是前线。”

“真正的抵抗后金前线山海关的防务,还是派帝师孙承宗去镇守的。”

“但是由于可以用水军跨海威慑辽东,并与辽西的山海关、宁远一线形成对后金的包抄之势。”

“因此,确有有识之士提出在登莱练兵,并以水军攻击辽东的策略。”

“袁可立在登莱巡抚三年,厉兵秣马,用戚继光之法练兵。”

“造战船4000艘,训练出一支5万余人的水军。”

“有史料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划城一面,出纳战舰,黄龙青雀,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军容强盛若斯。”

看到这。

古人纷纷点头。

这袁可立确实有些能耐。

能在短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实力如此可观的军队。

不可谓不厉害!

更何况还是在花甲之年。

无数人心中颇为敬佩。

“当时还有一支部队,毛文龙所率的部队。”

“其实所在的位置,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虽然他兵力不多,但正好捅在后金的腰眼上,是很好的一枚牵制棋子。”

“明朝末年,那辽东大地跟个火药桶似的,天天炸雷不断。”

“后金跟大明较着劲,两边剑拔弩张。”

“就在这节骨眼上,冒出个毛文龙,这人可太不简单了,堪称大明在辽东的一道保命符。”

“可是毛文龙这个人,当年小混混出身,目无王法。”

“参军后也是个兵痞,他小人得志,又恃功自傲,多行不法,早就被文人官员们所厌恶,多有弹劾。”

“满朝文武就没有人能看得上毛文龙,只有袁可立坚决支持毛文龙,可谓独具慧眼。”

“可以说,任用毛文龙,也是袁可立对抗后劲节节胜利的重要因素。”

“因为毛文龙不仅能打一手好仗,情报能力还很强大,后金有点风吹草动,他就能了如指掌。”

大汉时空位面。

刘邦脸上满是赞叹之色。

“如同毛文龙这样的人,用不好,是一把伤己的利刃,用好了,却是抵御外敌的尖刀!”

他当初能从小小的泗水亭长一路走来。

靠的,便是一份“识人之明”。

当初,在起兵时,刘邦便很敏锐地发现了小书生“张良”。

觉得他很有能耐,就将其留在了身边。

他认定张良有着“在营帐里谋划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事胜负”的本事。

最终,刘邦靠着张良一连串的好点子,逐渐壮大。

得到了富饶的巴蜀作为根据地。

“个人之勇,不及识人之明也!”

刘邦抚须一叹。

“可以说,在后金肆虐的那段时间登莱是北方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此地失守,那么整个北方地区,都将会被后金的铁蹄踏平。”

“因此,袁可立在登莱驻守多年,用心筹谋,将这里打造成了一座铜墙铁壁,一座后金闻风丧胆的要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