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山前名士论玄机,隆中仙师隐道踪(1 / 2)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阎韫兵分两路偷袭杨再兴一行,一路在后方谷口设伏,另一路则突袭林间营地。其间,杨再兴带伤迎敌被围,十一岁的继祖持剑护母,以精妙剑术抵住阎韫。之后,双姝成功突围支援,李彦亦是率部赶到,山贼这才溃败投降。此战中,少年继祖初露锋芒,杨再兴等人成功化解危机,而狼啸赤月枪的神秘灰芒与识海异象,仍暗藏未解玄机。

这一夜,清风寨山头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宿。火光裹着浓烟遮蔽了半片夜空,方圆五十里内都隐约可见,直至卯时初刻火势才渐渐熄灭。

随着清风寨的覆灭,夏道周边的山贼或举寨迁往汝水对岸的豫州,或是托了关系请来附近郡县招安,昔日喧嚣的驿道自此肃之一清。

而此时的杨再兴一行,早已越过了南阳,沿着宛襄古道策马南下。

这条古道,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尚书·禹贡》中“浮于江、沱、潜、汉逾于路,至于河南”的记载,便印证了它作为荆州地区向王室纳赋贡道的悠久历史。

岁月虽历经更迭,但青石板上仍留存着车轮碾压的痕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大约八九日后,杨再兴一行终于是抵达了襄阳郡的治所襄阳县。休整一夜后,杨再兴便携家眷、随李彦直奔鹿门山而去。

要说这鹿门山,本名原叫苏岭山,位于襄阳城东南约三十里处,北临汉水,与岘山隔江对峙。东汉建武年间,习郁立神祠于山北麓,并以两尊石鹿夹道,故更名鹿门山。

早年间,刘表任荆州牧时,曾亲赴田间宴请庞德公,欲请其出仕,庞德公坚持不受,并携家登峰采药,自此隐居不返。

诸葛亮便是在此山中拜了庞德公为师,并时常与庞统、司马徽、徐庶等人纵论天下,鹿门山也因此成为荆襄名士的栖隐之所。

一行人沿山麓而行,但见山势平缓,林木葱郁,清涧绕石而过,偶有鸟鸣回荡其间。行至山腰,忽见松柏林中隐现几间茅庐,竹篱环绕,柴门虚掩。

李彦勒住黄鬃马,指了指门前两尊斑驳石鹿:“此处便是鹿门寺所在了,德公当年的隐居处应在更深处。”

杨再兴闻之,忙搀扶着甄宓母子下了马,孙尚香则与吕雯按剑环顾四周,留意着林间动静。

忽闻柴门“吱呀”一声开了道缝,一位青衫小童探出头来,望见众人后恭谨行礼:“可是杨将军一行?我家先生昨夜观星象,便知今日有贵客到访。”

“正是!烦请通传,晚辈杨再兴携家眷及李伯前来拜会德公。”杨再兴整了整衣襟,从怀中取出一卷书简,那正是临行前庞统亲赠的名帖。

小童接过名帖转身入内,片刻后,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拄着藤杖步出茅庐,身后还跟着另一位身着葛衣的老者。

打头那位老者远远抬手笑道:“山野草民,怎敢劳烦将军长途跋涉?快请进吧!”

杨再兴定睛一看,老者正是庞德公,至于身旁那名葛衣老者竟也似曾相识。待走近时,庞德公指着老者笑道:“此乃吾之好友司马德操,今日正巧在此论道。”

杨再兴恍然大悟,当年途经水镜山庄时,自己曾随义父刘备与其见过一回。于是,他忙抱拳行礼:“原来是水镜先生,别来无恙!”

众人寒暄了几句,便随庞德公入庐,童子已煮好了茶汤。甄宓与孙尚香、吕雯见状,忙退入了侧室与庞德公夫人相见,继祖则被童子领着去看石鹿。

主厅内,杨再兴将血煞之事、猎虎奇遇、识海异象及清风寨之战娓娓道来,末了他取过狼啸赤月枪,道:“恳请先生为我解惑,那枪尖灰芒究竟是何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