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定期的“慈善天使”空投行动,已然改变了巴黎围城生活的节奏。
最初的不安与混乱过后,法兰西公社政府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抉择:是任由珍贵的物资在混乱的争抢中消耗,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骚乱,还是将其纳入管控,以维系摇摇欲坠的秩序和最低限度的民心?
最终务实(或者说生存)的需求压倒了意识形态的纯粹性。
公社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物资接收与分配委员会”,由相对中立的低级文官、配给站工作人员以及少量负责维持秩序的民兵组成。
他们负责在巴黎城内接收德军定期空投下来的物资,将其由法兰西公社官方负责保管以及分发,这个命令也得到了巴黎民众的支持,相较于毫无秩序的争抢,他们更希望这些物资能够得到妥善管理。
就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
作为战争双方的德意志帝国定期向被围困的巴黎投放物资,而法兰西公社也接收了这些物资,将其收拢整合分发下去。
这些人道主义物资无法满足整个巴黎所有人的需要,但让情况稍微好转还是可以的。
七月下旬,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
像往常一样,当天空中传来Ju-52运输机沉闷的引擎声,以及白色降落伞如同蒲公英种子般在晨曦中缓缓降临时,位于第11区的一处指定空投区域——一个被部分损毁的学校操场——周围,已经有了动静。
由一位原本负责街区档案,叫做亨利的文官所带领的接收小组已经就位。
小组包括两名推着简陋木板车的杂役,和三名背着老式勒贝尔步枪,神情疲惫的公社民兵,他们的脸上没有喜悦,只有一种例行公事的麻木。
对他们而言,这不再是敌人的施舍,而是一项关乎许多人能否活下去的沉重工作。
“动作快一点。”
亨利声音沙哑地催促着,一边警惕地环顾着四周,雾气像灰色的纱幔,遮蔽了远处的街道,也让周遭的一切显得影影绰绰。
操场中央和边缘,散落着七八个巨大的印有铁十字标记的木箱和帆布包裹。
一些附近的居民已经闻声聚集在操场边缘的断垣残壁后,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一切——有渴望,有怨恨。
他们知道这些物资最终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分配,但至少这比完全落入黑市或引发暴力哄抢要好。
两名杂役开始费力地将一个木箱搬上板车。
木箱很沉,里面是罐头和面粉。
民兵则散开,形成松散的警戒圈,他们的枪口并非指向天空的德军飞机,而是指向那些可能冲过来抢夺的饥饿市民。
这是一种可悲的景象:曾经的革命民兵,如今却在防备他们本该保护的人民,为了维持一种近乎屈辱的生存秩序。
就在第一个木箱被成功装上板车,小组人员稍微松懈的瞬间,异变陡生。
从操场旁一条狭窄、被雾气笼罩的小巷里,如同鬼魅般猛地窜出七八个身影,他们全都用深色的头巾或破布蒙着脸,只露出一双双在晨曦微光中闪烁着狼一般光芒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