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张庆合心有体会,于伟正推心置腹(2 / 2)

第二天一早,还不到八点,市委书记于伟正就已经坐在了市委小招待所的餐厅里。只是周朝政昨晚上喝高了,没有起床。

于伟正也没有等,直接吃起来早饭。早餐很简单:一碗熬得稠糯的白米粥,一碟清脆爽口的腌黄瓜,还有一小碟咸菜丝。旁边也备着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和两根刚炸好的油条。于伟正对吃的要求不高,但看着这简单却精致的早餐,还是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粥,点点头对守在旁边的招待所经理老方说道:“这米粥熬得不错,火候到位,又黏又稠,家里就做不出这个味道。”

老方赶紧微微欠身,笑着解释道:“书记,这好米粥啊,有点小窍门。我们一般是头天晚上就用凉水把大米泡上,泡两三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到冰箱里冻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煮的时候,直接把冻好的米粒下到开水锅里,这样米粒一遇热就容易开花,粥自然就粘稠了。”

于伟正夹了一筷子腌黄瓜,嚼得嘎嘣脆,一边吃一边点头:“嗯,不错。干什么工作都得讲究个方法技巧,连煮粥也不例外。”

吃过早饭,于伟正用餐巾擦了擦嘴。交代道:老方啊,你给厅长汇报,就说我有安排,就不等他了。

秘书林雪已经准时等候在餐厅门口。老方一路将于伟正送到车边,于伟正朝他点了点头,算是道别。林雪拉开车门,黑色的皇冠轿车平稳地驶向不远处的市委大院。

八点半,于伟正准时坐在了办公室里,又开始批阅文件。九点整,东投集团党委书记贾彬准时敲门走了进来。

于伟正从文件上抬起头,将正在审阅的一份材料往旁边挪了挪,示意贾彬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贾彬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材料,主动开口道:“书记,我来向您汇报一下关于东投集团下一步工作方向的一些初步思考。”

于伟正看到贾彬主动思考工作,态度是肯定的,说道:“嗯,好,坐下说吧。”

贾彬将那份装订整齐、足有三四十页的材料双手放到于伟正面前:“书记,我到集团之后,做了一些调研,结合集团目前的产业布局、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市场机遇,初步形成了这份关于集团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请您审阅。”

于伟正拿起材料,掂量了一下厚度,又翻开看了看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说道:“嗯,看这材料的份量,就知道你们是下了功夫思考的。你说说看主要思路。”

贾彬挺直腰板,汇报道:“书记,我是这么想的。市委提出了‘三化三基’的战略布局后,我们东投集团作为市里最大的国企,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力点。我认为,东投集团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盈利,也不仅仅是为了安置就业,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载体和市场化运作平台。企业相比政府,机制更灵活,更贴近市场。所以,我认为东投集团应该紧紧围绕‘三化三基’来系统谋划我们的主业和发展方向。目前集团业务相对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下一步应该收缩战线,聚焦主业,这条主线就是服务好全市的‘三化三基’建设。”

于伟正一边听着,一边快速地翻阅着报告,重点看了摘要部分和几个章节的标题。他听得出,也看得出,贾彬费这么大心思准备这份报告,根本目的还是想向市委展示,他贾彬不仅有党务工作的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其潜在诉求不言而喻——希望在齐永林调离后,能够由他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实现党政一肩挑。

于伟正不动声色地听完汇报,合上材料,目光平和地看着贾彬:“贾彬同志,这份材料花了心思,提出了一些想法。不过,我想问一下,这份报告,齐永林董事长看过没有?集团班子其他同志是什么意见?”

贾彬连忙回答:“齐董事长最近忙于省公司那边交接筹备的事,集团日常经营这边过问得少一些,暂时还没请他看。经营层面的工作,目前主要是胡晓云副总在牵头。这份报告的主要思路,我和晓云同志通过气,她是认可的。”

于伟正心里顿时明了。难怪这份报告通篇充满了围绕市委战略的表述,更像是一份表忠心的政治表态,缺乏对企业自身如何适应市场、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深入思考和务实举措。看来齐永林不在,集团内部真正懂经营的人,似乎并没有深度参与这份报告的起草。

当然,于伟正不会直接打击贾彬的积极性。他语气平稳地说道:“贾彬啊,目前永林同志的文件还没正式下来,工作也没完成交接。关于集团发展战略这么重大的问题,形成的报告最好还是先在集团内部充分酝酿,特别是要征求一下永林同志的意见,听听他的想法。这份材料里有些想法还是不错的,我原则上是认可的。你们回去后,在班子内部再好好讨论一下,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正式行文报到市委来。”

贾彬原本以为自己精心准备的报告能得到于书记的高度赞扬和明确支持,没想到于伟正的反应如此平和,只是几句不痛不痒的鼓励,对于关键的人事安排和集团未来掌舵人问题,没有流露出任何倾向性意见。他了解于伟正的风格,知道此事急不得,便很识趣地起身:“好的,书记,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抓落实……。”

于伟正站起来扭了扭腰,说道:“年龄一大,腰就不行啊。”

贾彬马上说道:“书记,我知道有个中医按摩,还是很不错啊,要不,试一试……”

于伟正一摆手说道:“按摩?算了,只能缓解,不如啊整两串羊腰子实在……”

贾彬一愣:“羊腰子?哎,也不错,也不错。”

贾彬刚走,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就敲门进来了。林雪进来重新换了热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

丁洪涛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开口道:“书记,我专门来向您汇报一下关于我们县里部分干部使用方面的一些情况和想法。”

于伟正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地说道:“洪涛同志,你不来找我,我也正想找你谈谈。田嘉明同志的事情,你们县委前期的工作做得有些粗糙了。既然要向市委推荐干部,相关的考察材料、群众评议、班子意见这些基础工作,都要做扎实、做细致。这样仓促上报,显得太草率了!”

丁洪涛立刻露出一副痛心疾首、深刻反省的表情:“书记,您批评得对!这件事确实是我们县委前期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没有及时发现和掌握田嘉明同志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来有同志向我反映了相关情况后,我高度重视,立刻叫停了推荐程序。我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组织负责、对东洪县整体干部队伍风气负责的态度啊!”

于伟正略显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这些过程就不用多说了。你就直截了当说,田嘉明同志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有多严重?”

丁洪涛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书记,您应该有所了解,田嘉明同志是地道的平安县干部,是从平安县史志办这样的清水衙门,直接调到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担任支队长的,后来又到了市局办公室,再到我们东洪县担任公安局党委书记。他的成长轨迹,带有明显的……平安县干部群体的某些特征。”他话里暗示田嘉明属于“平安帮”那个圈子。

于伟正只是“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丁洪涛见书记没什么反应,便直接抛出核心问题:“书记,据我们初步了解,田嘉明同志在担任县公安局党委书记期间,存在私自挪用涉案资金的问题,涉及金额达到六十余万元。”

于伟正听到这个数字,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涉案资金?六十多万?这笔钱按规定应该上缴到哪里?”

丁洪涛解释道:“按照规定,这些在办案过程中查获的、权属明确的赃款赃物,变价后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这么多钱,他挪用到哪里去了?”于伟正身体前倾,双手压在办公桌上,语气严肃起来。

丁洪涛压低了些声音,语气却更加凝重:“田嘉明同志挪用的这些钱,绝大部分并没有进他个人的腰包,而是用在了为单位民警建设集资房补贴和发放所谓的‘专项补助’上了。”

于伟正原本以为田嘉明是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听到是这个用途,紧绷的神情反而略微放松了一些,身体向后靠回椅背:“哦?是为了给公家办事?为了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

丁洪涛察言观色,立刻加重了语气说道:“书记,这件事性质同样非常严重!更为严重的是,据我们了解,朝阳同志对田嘉明同志的这种违规操作,是知情的!甚至可能默许过!”

于伟正刚刚略微放松的身体瞬间又坐直了,目光郑重地看向丁洪涛:“洪涛同志,如果李朝阳同志知情,那还能叫‘私自挪用’吗?这至少说明班子内部通过气嘛!”

丁洪涛显得有些焦急地辩解道:“书记,虽然没有上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正式研究,但这种明显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知情不报甚至默许,本身就是一种失职啊!这性质比个人私自挪用还要恶劣,这是集体违规!”

于伟正听完,没有再立刻说话,而是自顾自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缓缓吐出。沉默了几秒钟后,他才开口说道,语气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洪涛同志啊,我常说,只有真正干活的人,才会得罪人,才会被人盯着挑毛病,也才更容易在工作中因为情况紧急、程序繁琐而采取一些变通办法,甚至因此犯错。你今天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明白了,为什么田嘉明同志当初敢冒着那么大的政治风险,单枪匹马硬顶住市里的压力,坚决不同意在马关乡泄洪。这个同志,很有魄力,也很有担当啊。他心里装的是东洪县的一方百姓和脚下的大堤。”

丁洪涛连忙说:“书记,恐怕不能用‘有魄力’‘有担当’来形容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目无法纪、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啊!”

于伟正摇了摇头,语气深沉:“洪涛同志,我们要看他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什么?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田嘉明同志心里装的是集体,是群众,是大局。通过你的汇报,我反而更理解他了。这位同志,可能方式方法上有些简单直接,带点江湖习气,但另一方面讲,这也说明他讲义气,重情义,为了工作和下属敢闯敢干。”

丁洪涛还想再补充些什么,于伟正直接打断了他,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洪涛同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要明白,田嘉明同志当时那个决定,为我们东原市避免了多大的损失!如果当时真的掘堤泄洪,而下游平安县又自然决堤,两处同时受灾,那个后果,你我今天还能不能坐在这里谈话都难说!现在虽然没有‘免死金牌’这一说了,但如果真有,我觉得都可以给他田嘉明发一块!”

丁洪涛直接被于伟正这番话给震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于伟正缓和了一下语气,但依旧语重心长:“洪涛同志,对于像田嘉明这样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我们要有足够的包容心。这一点,你要多向朝阳同志学习。我们当领导的,要坚持原则,这是对的。但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洪涛同志啊,在如何更好地带队伍、调动干部积极性这方面,我看你还得多琢磨琢磨,火候还欠了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