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勋贵的郑虎臣却哪里晓得这些世袭勋贵的想法。一口吃个胖子固然好,可若是能够细水长流才是上上之选。论官场,眼瞅着正德帝重新亲近郑家,也就意味着郑直不会倒阁。如此,亲女儿嫁进郑家,能够给孙家带来的人脉收益,则远远超过了一个不明来历的女人。论财富,郑虎臣既然愿意拿出一万两银子来孙家买假身份,也就意味着对方家里还有好几个一万两。孙铭的女儿进了郑家,理所应当的会获得管家权,如此孙家获得的财富可不止一万两这么简单。
“我前些日子让十七奶奶列了张单子。”老夫人看向一旁的贺嬷嬷,对方赶忙行礼后,转身去了锦屏之后的倒厅“你瞅瞅哪里需要改动。”
正说着,贺嬷嬷走了进来,对方手里拿着一本手账,恭敬的送到了郑虎臣面前。
郑虎臣伸手拿了过来,不得不耐着性子翻看起来。他不善货殖,却也晓得很多东西价值不菲,不由开始盘算手里的银子够不够。虽然郑虎臣和郑直都是赐婚,可显然内里是有区别的,反正弘治帝没有给他赐宅子。故而皇家承担的成亲费用里,也就没有了这一块。
郑直离京前,私下里给了郑虎臣一笔款子,足足十万两。特意叮嘱他不要声张,也不要乱花,留下来娶媳妇。当时郑虎臣还感觉胞弟有银子没地方花,如今才懂,对方显然已经料到了这种局面。
斟酌片刻后,郑虎臣道“十七奶奶算的甚为妥当,明个儿孙儿就准备银子。”讲完后将手账交还给贺嬷嬷。
“你是郑家嫡长孙,又是爵主,该有的体面不能少了。”老夫人却道“这笔款子我来出。”
人吃不穷穿不穷,只有算计不到就受穷。这么多年,尉氏手里一直攥着些银子,都是遇赦到真定后攒的。倒不是有别样心思,而是为了预防万一,为郑家保命走关系留着的。这些银子,哪怕是郑实夫妇先后故去,家中最艰难的时候都不曾动过。
奈何时移世易,随着郑宽,郑直先后中状元,尤其是郑直这几年变着法的折腾,她手里的银子已经远远超过了需要。于是尉氏决定拿出来贴补郑虎臣,相信就算郑直晓得了,也不会讲什么。至于郑虤,郑彪,没打死二人,就已经是她收敛脾气了。十嫂那里尉氏已经想好了,把二儿子郑定的世职交给长孙承袭。至于十二嫂,用不到她操心。
“祖母忒也小看孙儿了。”郑虎臣却道“俺虽然比不得十七,可这点银子还是拿的出来的,祖母的银子留着用在自个身上就好。”
虽然郑虎臣手里的银子大部分是郑直给的,可他们是亲兄弟,互相帮衬理所应当,他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可是老太太的银子,郑虎臣不想用。无它,他是嫡长孙,又是爵主,这是他的本分。
老太太不得意道“我家本来就是捉刀的,虎哥有本事,将我家发扬光大。这银子我花的高兴,谁若是不满意,让他们来找我。”
郑虎臣无可奈何,赶忙道“可这款子实在不少,毕竟是孙儿成亲,请祖母让孙儿也出出力。”
尉氏哭笑不得“我精力不济,这个你和十七奶奶说去。”
郑虎臣赶忙道“十七奶奶是女中豪杰,最守本分。孙儿若是叨扰,最后指定又得到祖母这里打官司。”郑直、郑彪都不在,郑虎臣虽然学着二人要娶金苗,可心里还是十分避讳的。
“如此。”尉氏看向站在身旁的贺嬷嬷“锦瑟再有十几天就回来了吧?”
“是。”贺嬷嬷低眉顺眼的回了一句“锦瑟替老太太取了供品,就回来了。”原本老太太是命锦瑟这次回去,要负责大太太的丧葬事宜的。可听口气,老太太又有了新的安排。况且锦瑟是自个女儿,如今能够有个不错的归宿,贺嬷嬷又怎么可能拆台。
“那你和锦瑟讨价还价吧。”老太太笑道“那孩子心思通透。”
郑虎臣沉默不语,一时间屋内静了下来。
好在这时外边有下人进来道“禀老太太,有人自称是五太太的兄弟,翟管家请四爷过去。”
郑虎臣一听,并没有任何激动,看向祖母。
“你去吧。”老太太不置可否“若真是你舅舅,明个儿带过来见我。”
郑虎臣应了一声,起身走了出去。
待对方出了院,老太太这才对不发一言的贺嬷嬷道“你也对我的安排不满意了?”
贺嬷嬷赶忙跪下“老太太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奴婢真的没有这么想过。”
老太太冷哼一声“你去吧。”
贺嬷嬷不敢分辩,应了一声,起身退了出去。
老太太叹口气,拿起十八子,继续捻动。
锦瑟从小就跟在老太太跟前,论关系,郑家的一众子孙真的比不上二人亲近。也因此,老太太才打算借着机会,给锦瑟安排一个出身。虽然不是正室,却绝对不会吃亏。
按理讲,锦瑟无论哪一点,都不该做妾。奈何老太太试探过对方很多次,锦瑟并没有外嫁的意思。可一来,郑家合适的孙儿辈都已经成亲;二来,如今的郑家娶家奴的女儿做媳妇,传出去就太难听了。这也没法子,她也想不到,短短三四年光景,一切就翻天覆地。
二奶奶之所以能行,是因为那是大太太提出来的,对方又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可显然,锦瑟不懂,不,是翟仁家的不懂。她们只看到了二奶奶能够以孤女身份嫁进郑家,也想要寻一个郑家子。哪有那么容易,若是有,只能是平阳那些远亲……
正在这时,外边的贺嬷嬷走了进来行礼道“老太太,平阳那边的远亲来了。因为有女眷,四爷请十七奶奶或者九奶奶派人过去。”
尉氏点点头“你也去吧,若是有出色的告诉我知道。”
贺嬷嬷一听,却并没有高兴,赶忙跪下“老太太真的误会了。老太太的安排奴婢已经认为是极好的了。”
尉氏皱皱眉头“莫不是锦瑟瞅上了十七?”
贺嬷嬷道“锦瑟一直跟在老太太跟前,这孩子嘴严,什么都不讲。”
“如此,我再想想吧。”尉氏不置可否。贺嬷嬷讲的半真半假,不过显然对方是瞧不上平阳这些远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