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破立之间(1 / 2)

环保督查的飓风,席卷了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江宜化工因其规模和历史问题成为了风暴眼,但清单上的其他企业、其他区县,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宋江深知,这场环保风暴,其核心目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关停与处罚,而是要倒逼出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它是一次痛苦的刮骨疗毒,也是一次涅盘重生的机遇。

整改清单如同军令状,下发至各区县市。有的企业被勒令立即停产,生产线沉寂下来,工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环保培训,等待着未知的整改结果;

有的企业则加紧升级环保设施,争取早日达标复产。整个阳城的工业脉搏,在环保这根指挥棒下,进行着一次深刻的调整和律动。

市委市政府的口号明确而坚定:“我们既要经济的‘金山银山’,更要百姓的‘绿水青山’!两者并非取舍,而是必须兼得!”

省里给出了两个月的整改期限,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江宜市那边,江建国和蒋标华如同上紧了发条,几乎住在了江宜化工。他们聘请了国家级的环保研究院所专家团队进驻,对工厂进行全方位的“环保体检”,寻找污染根源,设计彻底的改造方案。

资金缺口巨大,他们一方面压缩其他开支,一方面积极向省里申请专项扶持,甚至开始接触一些对绿色化工有兴趣的潜在投资方。

宋江时刻关注着江宜化工的进展。他让秘书收集了江宜化工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发展历史、工艺路线、产品结构、市场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他意识到,这个老国企问题虽多,但并非一无是处,其品牌、市场渠道和部分技术仍有价值。

如果能够借助这次环保倒逼,实现技术和产业的彻底升级,或许真能走出一条新路。

他指示市政府和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江宜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前提是方案必须科学、可行,绝不允许“带病”复活。

就在环保整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阳城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城镇一体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副市长骆宇负责的这项民生工程,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与阻力在所难免。

有时是村民对补偿方案的争议,有时是规划调整带来的协调难题。骆宇几乎天天泡在基层,开协调会,走家串户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