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紧急会议通知时,宋江刚刚部署完阳城市的自查自纠工作。他立刻意识到,省里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坚决。
他没有选择更方便的专车,而是轻车简从,坐上了通往省城的火车,利用这段时间在脑海中梳理着阳城环保的薄弱环节和应对策略。
火车抵达省城,白天波早已在站台等候。车上,白天波简要汇报了会议筹备情况和省领导,尤其是省委范志国书记对此事的极高关注度。
“书记,这次风声很紧,文件措辞之严厉,近年罕见。听说范书记在会上拍了桌子,要求必须动真格。”白天波压低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紧张。
宋江默默点头,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他深知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对于许多地方官员而言,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发展是显绩,污染有时是隐形成本;尤其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关停一家支柱企业可能意味着财政收入锐减、失业率上升,那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但中央这次的态度,显然是要彻底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有模式。
回到省委分配的办公室,宋江拿起那份中央下发的红头文件,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
与以往的原则性要求不同,这次文件附件里明确列出了分行业、分区域的最新排放标准,堪称史上最严。
更关键的是,督查方式明确为“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查处”的暗访模式,这几乎断绝了地方临时抱佛脚、搞形式主义应对的可能。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省委秘书长王乾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热情笑容:“宋书记,刚到吧?路上辛苦了。”
宋江连忙起身回应:“秘书长,刚到一会儿,正抓紧熟悉文件,争取会上能说到点子上。”他扬了扬手中的文件。
王乾摆摆手,切入正题:“就不多打扰你了。范书记和王省长都在办公室,听说你到了,让我请你过去一趟,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好,我们这就过去。”宋江心知这是一次非正式的“小范围通气会”,可能比正式的常委会更能影响最终的决策基调。
走进范志国书记宽敞的办公室,只见范书记和王维波省长正坐在沙发上交谈,气氛似乎有些凝重。
见到宋江进来,范志国脸上露出一丝缓和,招手示意他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王乾秘书长则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