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协订单,就是何小朋想到的最好方式,按照何小朋的计划,长协订单的锁定,能够给小朋汽车电池采购成本带来18%的成本优化。
按照协议内容,小朋在未来三年之内,承诺不低于80%的电池采购量来自于锦新时代,具体规模约为每年15至20GWh,在价格方面,采用的是基础价加浮动调整。
小朋需要协议正式签订后支付五亿元预付款,用于锦新时代锂矿开采及产线扩建,若小朋超额完成采购量,锦新时代将按超额部分的5%给予返利,最高不超过三亿元。
双方在战略动机上,均有着各自的诉求,小朋为的是供应链安全,降低采购成本,优先获得锦新时代最新电池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专属产线确保小朋在旺季不受缺芯少电的影响。
这有点类似于手机行业里的高通首发了,有高通芯片首发的机型,确实是要好卖不少,锦新时代的最新电池技术,也是各大车企营销的重点之一。
而锦新时代的诉求也很简单,通过长协订单锁定客户,巩固市场份额,同时又可以借助销量的增长,来摊薄研发成本,推动800V电池技术规模化应用。
“长协订单,是小朋汽车在危机中求生存的关键一招,通过量价绑定,技术协同和产能保障,我们可以稳住成本基本盘,并为后续产品升级争取时间窗口。”
虽然双方都做出了承诺,但参加财报会议的,都是各大机构的代表,对于这种口头承诺,他们是根本不信的,哪怕是真的。
有机构代表问起小朋汽车与锦新时代的长协订单,截止目前为止,动力电池行业里,签订长协订单的企业,基本都是大公司。
尉来汽车,特斯拉,宝马这三家都是与锦新时代签订了长协订单,另外还有本田,正在与锦新,宁得还有BYD等多家企业谈合作。
除此之外,如小朋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高的,,均是采用现货交易的模式,新势力当中,也就只有赛力斯在今年四月份与宁得时代签订了长协订单。
双方没有公布具体的采购量,但赛力斯自2022年四月份之后,其电池采购当中的99%将来自于宁得时代,赛力斯敢签这样的协议,是因为他的背后是菊花。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投资也是如此,各位也不要只看到长协对于小朋汽车的影响,也不要只关注当前的危机,也要多看看好处嘛。”
从投资人的角度,他们看到的是,若小朋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需要按照协议支付未采购部分的违约金,例如说今年小朋汽车的销量预期是25万辆,但实际应该也就在12万辆至13万辆之间。
这样的话,小朋汽车至少要支付给锦新时代不低于2.3亿元的违约金,加剧现金流压力,至于说对锦新时代电池技术的依赖,制约小朋自研电池的发展。
目前来说,小朋还不配谈这个,特斯拉与宝马还有本田这样的大企业他们都不怕,还轮不到小朋害怕。
自研这个词儿,这些年是越来越魔幻了,在动力电池产业里,阿猫阿狗都说自己要自研电池,但真正搞出来的,也就特斯拉的4680电池了,并且实际产量有限,全年装车量也不足五万辆。
其他车企的所谓自研电池,不过就是供应链的技术,换个名字罢了,锦新时代,福迪电池,宁得时代这三家永远是全球车企绕不开的电池供应商。
小朋汽车的自研电池能不能搞出来,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在当前,从檀锦程的角度来看,如果把他放在何小朋的位置,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降低供应链成本的。
在实力不够强大的背景之下,抱大腿并不丢人。
“何总说得没错,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意义,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做的要么就是信任何总能够解决小朋汽车现在的危机,要么就直接把股票卖掉就行了。”
“何总已经对股票进行了增持,其实如果不是受传闻的影响,我个人也会对小朋汽车的股票进行增持,尉来无意介入小朋汽车的运营,但坚决看好小朋汽车的未来,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是力挺何总的。”
除了电池供应问题,这帮投资机构还讨论起小朋汽车关于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推进,这方面也是与尉来还有托普合作,同样与尉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关于何小朋通报的四季度启动羊城,江城生产基地的扩建,规划将2023年度产能提升至50万辆的计划,也是议论纷纷,大部分投资机构认为,小朋汽车是否需要这么大的产能。
当然了,还有关于出口计划的讨论,每一项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小朋汽车具体的经营战略了,这在檀锦程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尉来的财报会议,投资者同样会提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会询问关于公司的具体经营数据等等,但绝对没有如这般质疑的,也不会说直接否定战略。
拿工厂扩建来说,年产能50万辆的计划到底是不是需要,这点重要吗?也不是该他们考虑的事儿,投资机构需要做的是评估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是否会达到自己的投资预期,因而决定对投资策略的调整。
“当然,如果何总不介意的话,我可以跟何总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顺利着各位如果有股票转让的,也可以找我们巨量引擎谈一谈。”
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就不用担心增持受到曲解了,小朋的股价都快跌了90%了,美股股价都奔着8美刀去了,这时候抄个底,赚点小钱又何乐不为。
好歹也弥补一些损失嘛。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何小朋到访尉来之际,与他还有王风英有过一次深谈,对于尉来的成功,檀锦程也是不吝分享,对小朋汽车的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内部整顿,聚焦主力产品,用户至上,同时在营销方面上做出改进,论起这一时期的小朋汽车,他们的营销抽象得不像是互联网新势力。
论起营销,小朋这帮技术派是真不如李兵带领的闻界团队,同样是亏钱,同样是负面新闻不断,但人家李兵就能够在资本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发生在小朋汽车身上的诸多问题,同样发生在闻界身上,但是李兵与他的团队,能够通过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产品策略,虽然亏损进一步扩大,但至少交付量以及营收是持续增长的。
对于新势力品牌而言,当下赚钱与否其实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营收以及交付量的上升,小朋最大的诟病就是增速大幅度下滑,又不能及时的处理舆论危机,让交付进一步下滑。
具体的意见也很简单,那就是降价,认错赔罪,先把现有的老用户稳住再说,这才是小朋的基本盘。
“哈哈,那感情好,有檀总的力挺,相信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应该能够稳住一些了,说实话我对小朋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资本市场上还需要大家的维护。”
电话会议的乱七八糟,随着檀锦程站出来,安静了不少,也让何小朋内心安定一些,今天请檀锦程参加电话会议的决定果然没错。
同时也暗暗心惊檀锦程在投资机构里的影响力,这些年檀锦程不怎么参与的巨量引擎的投资事宜,巨量引擎实质上在投资市场上已经进入到了收缩状态。
然而,他仅仅用了一句讨论具体事宜没有什么意义,不看好就把股票给卖了,就镇住了这帮眼里只有钱的投资机构。
“我们相信檀总的眼光,不过暂时还不需要檀总出手了,我们小摩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出手的。”
发言的是摩根大通的国内代表,当檀锦程表达出增持意愿之时,他们就快速分析出这里面有些不简单,何小朋甬城之行,肯定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内容。
其实在财报会议之前,贝莱德就已经以每股均价31.38港币,增持了598万股,涉及资金约1.88亿港币,另外还有米国银行,对小朋汽车进行了赌博式的增持。
米国银行持股数量从87.18万股暴增至620.72万股,这一增持规模在同期中概股机构持仓变动中是极为罕见的,不过这两家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量有限,影响力也一般。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从何小朋与檀锦程的一唱一合当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好说。”
锦新时代,尉来在四季度与小朋汽车有诸多合作,真要说起来,檀锦程若是增持,多多少少有些内幕交易的嫌疑,他也就是那么一说,有人跳出来就行了。
电话会议还在继续,檀锦程在何小朋渐渐掌控局面之后,没有再继续发言。
“都是利益啊。”
这帮投资机构,扯东扯西的,无非还是想通过试图影响何小朋,来多探知一些消息,为后续投资战略做调整,已经跌了近90%的小朋汽车,对于这帮人来说,就是香饽饽。
当然,对于尉来而言也是如此,他帮助何小朋度过难关,同样也不是什么大善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