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英王想的是李聿的祖母年纪大了,让她死前当一下侧妃,等她过世了,再立八房生母为侧妃。
但既然琳琅来了,那肯定不会让张侧妃早死,所以英王和八房那个庶妃的打算是肯定要落空了。
当然了,也不一定,也许其他三位侧妃活不久呢,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寿命可说不好。
李聿的父亲,在这个时代,也不算好色之辈,只有一妻二妾,生了三男两女。
李聿是二房(李聿的父亲是庶长子,在家中行二)长子,所以很得其祖母张侧妃的疼爱,张侧妃不时会给他一些自己的私房。
李聿为人低调,不向外宣扬,所以外人并不知道张侧妃经常给李聿私房,也就是琳琅来了,李聿将那些私房拿给琳琅保管才知道这事。
虽然私房没琳琅的压箱银多,但李聿有俸禄,而琳琅没俸禄,除非琳琅以后有其他进项,要不然自然不如李聿有稳定收入。
说起来李聿能攒下私房,真的很不错了,大多数宗室子弟,因为有旱涝保收的俸禄,不管有多少钱,到手都是花干净了,反正今年用光了,明年又还会有,怕什么呢。
甚至不少人,会像镇国公府先国公一样赌博败家,不光将今年的俸禄用光了,甚至将未来的俸禄用光了,根本不考虑将来的事。
然后要喝西北风了,开始跑去宗人府哭诉自己爵位低,俸禄少,要求提高俸禄。
当然了,宗人府不会理就是了。
事实上,从先帝起,因着一百多年下来,宗室人口越来越多,就开始觉得目前的降爵袭等还是太慢了,要代降,就是不允许亲王之类,可以五代不降等袭爵,而是全都代降。
朝廷都想进一步削减宗室开支了,那些不成器就算了,也看不清眼下状况的宗室子弟还好意思跑去宗人府哭诉俸禄太少了,谁会理他们啊,毕竟普通人谁能像他们一样有铁杆庄稼啊,等有一天,爵位降的更快了,拿的更少了,到时才有他们哭的时候呢。
不提李聿有私房,只说李聿从来没去过乡下,对乡下的情况很好奇,三五不时就问琳琅乡下的事。
要搁在别人身上,可能会觉得李聿是不是瞧不起自己,这样问是不是羞辱自己,会因此生气。
但琳琅不会,琳琅看的出来,李聿就是单纯好奇,所以看他问,自然也就说了。
琳琅是个会说的,常常能将一件枯燥的事说的特别有趣,听的李聿对乡下很是向往——倒跟现代人一样,向往起了诗和远方。
“要是有钱,在乡下建一座庄园,欣赏四时风景,的确有意思,但要是没钱,那日子可就过的惨了,我来京前,青黄不接,没饭吃,只能吃野菜饼。而且乡下也没繁华的街道,想买什么东西,还要去城里,太麻烦了,不像在京中,需要什么东西,去街上买就有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