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看,让对方直接认输投降,估计有点难度。但连打带谈,迫使他们接受现实,战后不要再来这边惹事,还是有可能的。经过昨天一晚上的战斗,他们想必也知道这边不好对付了。胡斯派这边可以派遣使者,去和他们谈判,要求他们回去——不是还有条顿骑士团或者罗斯人么,非要来打这边干什么。
不过,也有头领表示反对。普洛科普神父的弟弟小普洛科普就认为,如果战前大家谈判,那么还有戏;到现在这个份上,还有什么好说的?
战前,他兄弟俩又不是没试过,结果波兰人不顾旧情,不管他们三番五次的辩解和请愿,非要说塔博尔派都是魔鬼和异端。现在他们已经就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动员,要停下来,估计内部自己人都不乐意。
而且,这些人之所以非要跑到波西米亚来,有一部分原因,肯能就是为了避免加入同时在进行的东征。也就是说,这个结果本来就是党争导致的。那么,再去劝他们,估计也没什么用了。
至于其他军官,就怎么想的都有了。波西米亚南部各州的军官们不太想打,因为担心如果损失太大,之后恐怕没法压制其他敌对力量,而且现在西吉斯蒙德的主力还不知道在哪呢,如果老吴王那边又战败,估计也得大家去帮着打。这样看来,还是能糊弄走一个敌人,就先糊弄走一个。准备的时间越长,他们这边的优势就越大。
但“模范团”的蒂罗尔人却觉得无所谓,甚至希望多打一些,好获取更多军功。因为他们觉得,之前的战损是可以接受的,敌人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而且就算损失大,大家也可以收缩回去,静养一段时间,因为敌人同样会遭到重创,不可能顶着战损硬上的——他们作为最早跟着吴王混、基础设施和基层管理做的最完善的地方之一,非常清楚自己在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上,比敌人有多大的优势。到了这种拼战损、拼恢复能力的阶段,反而是他们优势最大的领域了。
朱文奎最后问唐赛儿,她有什么看法,不过唐赛儿很气的样子,也没有回答。正在尴尬的时候,让娜女侠主动出来插话。
她说,现在不止要考虑战斗本身,还得考虑后续影响。杰士卡的判断应该是对的,敌人现在还没有直接撤走的意思。这就说明,他们并不认为,双方的实力对比中,自己处于劣势地位。
波兰-立陶宛军队只是敌人中的一股,如果这一支,都不弱于现在的明军,那么要是其他人也跑过来汇合呢?想必已经有不少贵族和教会势力,已经在这么想了。她这边的情报显示,波西米亚的贵族里,一直有人在和波兰那边连联络。之所以现在还没发难,就是因为上次的胜利太过干脆。而一旦他们不能在战场上完胜敌人,就会让这些人觉得自己又有机会了。而一旦有人开始这么想,跟着出兵的贵族只会越来越多。那样的话,不但没法扩大这边的动员优势,反而让敌人打不完了。
朱文奎觉得有道理,而这时候,唐赛儿也连忙表示,打波兰人不是问题。之前的战斗,确实有些放不开手脚。不过,现在再有机会,她就有把握歼灭敌人了。
其他指挥官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她有点太心急了,这都就不住了。杰士卡等人还劝她,让她不要急。她还太年轻,情绪上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大家也可以理解。不过战争是个严肃的事情,她也是老手,肯定明白。所以还是冷静一点为好。
唐赛儿看起来颇为不平,不过还是坚持说,自己确实是有把握的。不过,大家还是忍不住想笑。好在会议的核心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因此,也没有过于纠结,就结束会议,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等大家都离开,杰士卡又专门留下来,提醒朱文奎。
他组织了下语言,然后对朱文奎说,这种事情,他按理不应该管。但让娜姑娘和唐三姑娘的事情,已经开始影响军事指挥了。尤其是三姑娘,从昨天夜里开始,一直情绪不太稳定。如果影响到指挥,后果就严重了。
而且,她毕竟是个小姑娘,这次的事情缘由也很特殊。用军令强行要求她冷静下来,不要管其他事情,恐怕也做不到,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另外,因为这个身份问题,一些新来这边、之前没有和王府直接接触过的军官,虽然嘴上不说,都在给朱文奎面子,但实际上,多少是有点不信任她的。
在朱文奎看来,唐赛儿刚刚加入王府团队,就突然遇到了大都之乱;之后,就一直跟着他和郭康等人干活。贫民窟的人口统计、户籍的整理、对动乱之后难民的收容,她都出了不少力。
要知道,大都城里突然一下爆出来那么多人,大秦官府自己都很紧张。因为黑帮虽然坏,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建立基层秩序、履行管理职能的工作。别管这个秩序好不好,起码是存在的。然而因为动乱,这些人现在没有工作,也没有了组织和头领;同时因为过于贫穷,连口粮、银钱方面的继续都没有。哪怕是在乡下郊外,都随时可能成为流民,让当地官府睡不着觉。直接出现在大都城里,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唐赛儿却毛遂自荐,说可以帮忙管理这些人,而且,她的办法虽然听起来很土,却也说得通。参与收容和整编工作的郭康,就十分器重,专门引荐了她,让脱欢他们给了她不少授权。唐赛儿也发挥出色,甚至在流民群里,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很好地办完了所有吩咐的任务。因此,大家才都认可了她,觉得她很有能力。
而且,组织能力到了这种程度,指挥军队的水平也就有保底了,可见,她之前声称的自己指挥的战斗,应该是真的有在指挥,而不是单纯作为教派圣女,当个花瓶。所以后面集训的时候,才会放心让她也来带兵——毕竟大秦国的文化里,战争还要更加严肃重要,不可能因为她和朱文奎关系愈发暧昧,就给开这种口子的。
后面,从埃及的远征,到波西米亚的北伐,她都全程参与。所以朱文奎的老班底,即使开玩笑,也不会怎么质疑她的。然而,对于那些没打过交道的地方州府军官来说,恐怕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