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2(2 / 2)

一群人在这讨论了足有一个时辰,最后终于决定,批复诏书,封武媚娘为昭仪。

诏书返回到李治的手中,门下省已批复盖印,李治那个开心啊,立刻就派许攸去给武媚娘宣旨,随后他亲自前往皇后寝宫看探望武媚娘和王皇后。

傍晚时分,二十几个大臣忽然聚集在太极宫承天门外,请求面圣,当金吾卫通报李治的时候,李治正在跟王皇后还有武媚娘聊天,夸赞她们二人心地真善,如此情同姐妹,当为一段佳话云云,当他听到金吾卫来报的时候,顿时皱眉,他当然知道这群大臣为何要见自己,想了想后,便回复道:“让他们回去吧,就说朕身体偶感不适,不见他们。”

“是”金吾卫李浩去通传了。

承天门外众臣还在这里等着,人数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三人,这些人大多都是面带愠怒之色,显然对李治阳奉阴违的行为的十分愤怒,而这些人中,自然以于志宁和为首,国子监的新任祭酒尚在其后。

没过多久,一个金吾卫将军出现在城头,朝下方高喊道:“诸位大人,皇上龙体欠安,不便召见,诸位大人请回吧。”

城下众臣顿时一片哗然,居然玩装病这一招,这更加让他们愤怒了,于是他们开始纷纷吵闹,吵了一会儿,于志宁忽然高声道:“请去奏明陛下,请陛下撤去武媚娘的昭仪封号,并将其送回感业寺,否则我等便在承天门外长跪不起”他说罢撩起长袍,跪倒在地,满脸都是坚毅之色。

其他众臣见状纷纷效仿,齐声高呼:“我等将在承天门外长跪不起”然后尽都掀袍跪倒,虽然只有三十多人,但气势当真很吓人。

那金吾卫将军看得一阵皱眉,群臣跪谏,此事非同小可,这次他必须亲自前去向皇上禀报。

李治和武媚娘还有王皇后聊得正欢,外面又有人来报:“启禀皇上,三十多位大人在承天门跪谏,请求陛下撤去昭仪娘娘的封号,并将其送回感业寺,否则他们便在承天门外长跪不起”

“什么”李治闻言浑身一震,猛然起身。

武媚娘也忽然起身道:“陛下,是媚娘让你为难了,陛下,群臣跪谏,非同小可,媚娘不可耽误了陛下,还请陛下应群臣所请,送媚娘回感业寺吧”她说着已经跪倒在地,眼泪哗哗地往下直流,既要表现出那种对李治的依依不舍,又要表现出自己的那种善良、委屈和无奈,如此复杂的情绪竟然被她演得惟妙惟肖,此等演技,当真出神入化。

王皇后赶忙上前拉武媚娘起来,柔声道:“媚娘你就莫要再给陛下添麻烦了,陛下既然已经接你入宫,赐了你封号,岂有再夺去的道理,皇上金口玉言,岂能出尔反尔。”

王皇后这是在将李治的军,就是要告诉李治,你可是皇上啊,一言九鼎的,不能出尔反尔。

李治自然不会出尔反尔,看到武媚娘如此楚楚可怜模样,他心都碎了,又怎么可能再把武媚娘送回感业寺去,但群臣跪谏,让他头大。

正当李治一筹莫展之时,门外忽然有金吾卫高声通传:“启奏皇上,赵国公送来密函”

李治赶忙道:“快呈来”

一个金吾卫走到门口,高高抬起双手,递上了一封信,一个内侍上前接过信,转呈给李治。

李治拆开信封,只见信纸上写着一个字:“等”

李治看得有点懵,皱眉脱口道:“舅舅这是何意”说话间把信纸拍在了案上。

王皇后看到信纸上的字,也是蹙眉道:“赵国公这是让皇上等什么人吗”

李治摇头。

武媚娘盯着信纸看了看,拭泪道:“皇上,长孙大人莫不是让皇上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李治闻言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之后忽然点头道,“是了,应该就是等待时机,舅舅说过,到了这种时候,只有见机行事,等的就是时机。”

王皇后问:“那赵国公让皇上等什么时机呢”

李治无奈摇头:“这个朕就不知道了。”

就在这时,门外又有人来报:“启禀皇上,李太傅派人送来密函。”

李治闻言大喜,赶忙道:“呈上来”

内侍到门口接过密函,转呈李治,李治快速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看,李浩的这封密函字也不多,不过比长孙无忌的密函字要多一些,上面写着四个字曹刿论战。

李治看到这四个字时先是一愣,愣了片刻后,忽然哈哈一笑,道:“朕明白了,朕明白等的是什么时机了。”

王皇后看了看着四个字,依旧不明白,只能拍马屁道:“皇上当真是聪慧过人,臣妾尚不知其意,皇上已经全然明白了,不知皇上可否给臣妾说一说,长孙大人和琼南王的这两封密函到底是何意思”

武媚娘刚想开口,但她忽然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顿时又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则太聪明了,她被贬掖庭之时,一直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如此待她,经过了这些年的成长,再回想当年李浩给自己的忠告,她明白了,自己锋芒太露了,而她是皇帝的女人,拥有和皇帝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此锋芒毕露,皇帝如何能安心,所以她现在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七卷:指点江山787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治这时微笑着向王皇后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