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档口,换谁上都会感觉有些麻烦。看看童贯临危受命,作为平叛的主将也是众望所归。从出征到凯旋,前后只用了几个月。换了谁都得敬上一杯
朱子龙还知道,过了几天,童贯就会因功被封为太师、国公。并且满朝上上下下都觉得理所应当,至少表面上不会反对。
这是其走上人生巅峰高潮前的最后一个上坡,谁也拦不住的。当然,自己也不必要拦,因为从关系上来讲,他朱子龙也算是童贯的半个盟友。
当然,朱子龙也只是有些对其另眼相看,谈佩服却还是谈不上的。
太监出没军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前世的唐朝,后世的明朝,这样的情况一抓就是一大把。相对来讲,只不过童贯在军队里的时间特别长、地位特别高罢了。
酒足饭饱之时,你来我往,闲人散去。
只留主位一桌,四下有人把守。蔡京开始正话入主题,向童贯问道:“童帅,此次回京,为何差人来示,又要视辽大功刚归,怎可不领之而后为,却是所为何事此刻便可明言,我等也好助析一二”
童贯还没说话,朱子龙却是心里一阵暗惊,怎么历史又变了
之前童贯已经去过辽国当使者一次了,这次败了方腊而归,怎么就这么急丛丛的又想领个任务就走
那边,却是童贯见蔡京开口。当即把酒杯放了,向蔡京拱手道:“元长兄,年前小弟在西北累战差点大胜。全因辽狗横加干涉,迫于上命而退兵。西北军上下何曾安心某家此番回京,不领功先,却是想以此暗喻官家,同意联金灭辽之策,若是而为,则谋再一探辽国,同时另差人联金,双管齐下。”
童贯却越说越气,说完在桌上用力一拍,震得杯盘乱响。
边上的朱子龙目瞪口呆,我了个去,这什么来路我怎么感觉童贯怎么看,都像是个大忠臣的干活
左一个辽狗又一个辽狗,还不怕死的准备再次只身出使辽国。
一听到童贯言战事而不心甘,蔡京和高俅都没了言语,这两个玩权术那是一等一地好手。但若是论打战和军事方面的事,那就真不是什么特长了。
高俅那个禁军老大的位置,多半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陪皇帝玩好,吃好,吹牛比就行了。练军整队不行才是好官,你要真有那本事,清官们还不放心你高家坐在那个位置上了。
于是呼,老高开始一直打哈哈了。而蔡京也多是给出提议,保证童贯的后勤所需,让他只管放手去做,一定支持就是之类的云云。
童贯闻言,捻须笑道:“列公,老夫的驱虎吞狼之计,他日必成。辽国之失地必归我大宋”
坐在边上的朱子龙可不像没心没想的高衙内,只管低头吃菜,当一个装饰品。他心里可纠结的很
这都开始谈联金灭辽,再谈辽国虚实了。几贼相互间合作,共谋此事。自己到底是看戏呢,还是破坏呢,还是说反过来帮忙呢
这确实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要知道,宋朝联金灭辽这件事,在后世的历史争议上也一直没有定论。有说这样做是肯定对的,也有的说是绝对不能这么做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扯不清,看不明的
第384章联金灭辽是可行的
在后世21世纪人的认知中,因为在各种媒体上,接受了太多的关于弱宋之印象。
以及各种坑爹专家的点评,以至于无数后世新中国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宋朝联金抗辽是一招损人不利已,还害了自己的行为。
在穿越之前,哦不,甚至于是在刚穿越过来成为王爷的前一年左右,朱子龙心里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随着他对北宋朝局了解的越多,经济能力和幕后控制官员数量的增多,渐渐的他就不确定自己之前想的,是不是一定正确了。
在无数个夜晚,朱子龙扣心自问,在不考虑宗教欺天、道德欺国的情况下,只考虑大宋的自身利益,历史上宋朝联金灭辽,到底是对还是错
要知道,后人评说联金灭辽很多都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解读的。充满一种先知优越感
然而,如果此时宋徽宗赵佶没有下决心联金灭辽,一但还是北宋灭之。恐怕后世21世纪,又会有人说如果当时联金灭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金国就不会这么容易的长驱直入灭亡北宋了
总之,前人的历史,让后世人来评论,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失之公道。因为具体情况如何,真的是只有当事人等自己才清楚明白
如今,在真实的大宋呆了一二年的朱子龙,现在深知几点。
1,首先此时的辽国气数已快散尽,而金国正在强势崛起,即使北宋不帮金国女真,而要反过来联辽抗金,就凭辽国天祚帝那德行超级坑爹,辽国也肯定挡不住金国的攻势。
估计到最后金国还是会灭了辽国,而且顺带的拿下整个燕云十六州。也不是什么难事
到那时,北宋真是里外不是人,啥好处也没拿到。
如果出现这种结果,那宋朝更加危险了,好歹以前辽国跟宋朝基本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汉化程度远高于金国。
辽国要是死了,换金国女真做邻国,因为女真事后开战的借口更好找,更强大,北宋朝指不定更危险数信不止。
2,后世许多21世纪的人,说北宋联金灭辽是错误的。很多论证都是建立在,战事己经结束,并且看到宋收丽燕云十六州失败这个结果之上的。
然而,万一能成功呢要知道,现在的历史己经变了不少了。如果宋朝联金灭辽,最后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就等于为日后防御金国南下,提供了一道最有力的屏障。
所以联金灭辽的战略,从这一点来看,当真未必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