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6章 秋决(2 / 2)

北雄 河边草 1652 字 4天前

李破是从最底层挣扎着爬上来的人,没那么多的理想主义想法,对商人的态度和身边的人没太多不同。

他在提高工匠的地位的同时,并不积极鼓励商业的发展,他清楚的明白一千多年后的那一套玩法在大唐行不通。

而且不论是现在还是后来,商人都是最靠不住的群体,以当世的情况,商人们一旦抖起来,毫无疑问会动摇农业的根基。

小农经济怕的就是这个,生产力没到那个地步,一切都是空谈。

…………

到了元贞九年,对商人的管制有所放松,去年的时候,在唐律中加入了商法,对关税和市税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要仿效前隋大业年间的做法,给商人以便利之举。

实际上李破并无此意,只是随着吐蕃,西域的商队到来,再加上辽东,海外,甚至是北方草原都需要商队通联而做出相应举措罢了。

人们对商家子依旧备加歧视,朝廷对商家子入仕为官也依旧门栏高耸。

李破还想着之后对官商勾结的事情进行日常性的严厉打击,机会太好找了,商人和官员能忍得住?那和狗戒了加餐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那些海商和擅自与突厥接触的商家,一个个都是亡命徒,为了谋取暴利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如果利益足够,他们又有那个实力,挑起两个大国的战争他们都会毫不犹豫下手去做,看看后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

不过不管怎么说,元贞九年对于大唐来说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朝廷的国策稳定而又不缺变革。

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对外的军事胜利也令国中臣民振奋不已。

随着冬天的到来,京中的各个衙府都清闲了不少,摆在李破案上的奏折也肉眼可见的薄了起来。

李破有心情跟自己的宰相说笑,闹一闹,说明心情确实轻松。

此时他们一边在辽东地形图上指指点点,一边说着话。

“今年秋决的名录送上来晚了许多,朕看了看,倒是各个罪大恶极,只是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多半……

朕听说有几位御史说唐律太苛,想要上言重定刑律……这是影响到了刑部?”

温彦博眼睛不离地图,微微摇头道:“陛下这是以为该杀的人少了?”

李破被气笑了,温宰相今天气性不小,看来赌品是真的不成,过几天寻萧禹或是范文进试试,不能让温大临以为是在针对他一个人,那样不好。

“朕又不是嗜杀之人,扶风有个疯子,闯进朕家里的祠堂想要放火,朕不是也在勾决的名录中抹掉了嘛。”

温彦博拱了拱手,“陛下心慈,辽东多一配军,当感铭肺腑,谢陛下不杀之恩。”

李破不高兴的看着温彦博,有点过分了啊,又阴阳怪气的,真是反了天了你。

说起扶风的闹剧。

扶风李氏的祠堂还是许敬宗当扶风太守的时候建起来的,至于里面供的祖宗牌位都是哪个,李破从来没有关心过。

只是李春作为扶风长公主,回去过两趟,拜了拜那些不知祖坟怎么突然冒了青烟的祖宗,见了见一直懵懂到现在的亲族也就完事了。

对于扶风李承祖这一脉来说,却是天上掉了一张大饼,砸没砸死人不晓得,反正一些人在乡里抖了起来。

贫儿乍富,没有新鲜事,那边于是就出了些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于是今年刑部的勾决名录上就出现了两个姓李的皇亲国戚,这是经过刑部议决的,说明这两个人恶事做尽,罪不容诛。

不用包拯的龙头铡,李破直接就给勾决了。

那个火烧祠堂的疯子其实是受害者,家破人亡之际,连掘人祖坟的心都有了,烧祠堂算什么?

李破命人把这人的案卷发回刑部重议,估计是个流放,烧皇帝家的祠堂,几如谋反,即便事出有因也是不成。

李破对此很是恼火,令刑部继续彻查,他打算多杀几个“亲族”给人看看,也能给皇城里的外戚们打个样。

皇亲国戚们作恶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官府都不好处置,只能等待上决,这和高官,门阀子弟为恶并无不同,而且同样是无法解决的痼疾之一。

李破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就事论事,所以他才觉着今年杀的有点少了,扶风那边的官员应该有助纣为虐的,怎么没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