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相反他们的政府相当的给力,他们给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这个问题很复杂。
并不是政府想解决就解决的。
解决的办法一直在那,只是根本没办法实行而已。
现实中就有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看看那些因为高福利崩溃的国家。
在国家发展中,平衡收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当涉及到国家的财政状况时。现代强国理论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强国必须保持财政平衡,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危机。债务违约可能导致国家破产,这是一场无法承受之痛。尽管在财富充裕时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福利,但在困境时,仍需谨慎支出。与此理论相对应,西方国家却出人意料地继续发放高福利,尽管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混乱,多数国家都未实现良好的发展,即便是美国也在持续下滑。这直接导致西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许多国家纷纷举债维持生计。理论上,当资金紧缺时,应减少开支,特别是那些原本高福利水平的国家应当削减福利。然而,西方国家却采取截然相反的做法,即便陷入贫困,财政困难,高福利水平仍在不断提高。这使得许多西方国家背负沉重的债务,面临潜在的巨大危险。为何西方在贫困之际仍坚持提供高福利呢?答案可追溯至两个关键因素。
西方的政治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是以争取选民支持为出发点。政治人物必须迎合百姓的需求,才能成功当选。即便有些人意识到国家可能陷入危机,想要削减支出,降低福利水平,也会遭到百姓的反对。由于百姓往往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对缩减支出的政治人物反感。在党派政治的背景下,总有其他政治人物主张继续发放高福利,这种政治循环最终形成。百姓需要高福利,而政治人物为了赢得选票,只能不断满足这一需求,而不顾国家的负担。美国的30万亿美元债务正是由此而来。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存在一种抢夺的思想,即认为生活必须奢侈,一旦陷入困境,不是因为自身问题,而是其他国家抢夺了资源。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抢夺回来。这导致西方社会缺乏节俭的概念,而更倾向于抢夺。当国家陷入财政困境时,他们不会自省是否过度消费,而是将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进而通过抢夺来解决。这种海盗文化思想影响了西方社会,使其缺乏节俭的观念。
因此,西方社会目前存在的财政困境既是政治选择的结果,也受到海盗文化思想的影响。选票政治导致政治人物迎合短期百姓需求,而非从国家整体出发,形成了恶性循环。海盗文化思想则使得西方社会缺乏节俭观念,更倾向于通过抢夺解决问题。这两者相结合,使得西方国家高福利的提供在财政困境中仍然持续。然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将导致国家债务不断累积,最终面临破产和绝望。或许在国家无法再进行抢夺的时候,西方社会才会开始学会节俭。
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在那,可就是没办法实施!
首先,选票政治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往往更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非国家的长远发展。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即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财政困境,也难以通过削减开支等手段获得选民的认同。这种以选票为导向的政治风格,使得国家的长远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忽视。
其次,文中提到的海盗文化思想为我带来了新的启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抢夺思想,使得他们在面对财政危机时更倾向于通过外部手段解决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国际竞争中,也反映在国内财政政策的制定上。这种文化思想或许是西方社会长期保持高福利水平的一种内在原因,但也是导致其财政困境的一大根源。
不仅仅是西方,还有华夏很多古代王朝也是如此。
王朝完蛋,很多时候,问题在哪,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比如,大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说一千到一万,就是没钱了!
明朝的财政问题,其实早在开国之初就埋下了隐患。朱元璋出身贫寒,对官僚集团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他实行低俸禄制度,对商业征收低税率。这种做法在初期或许能够抑制官僚的贪婪,但同时也限制了国家的收入。朱元璋试图建立一个“低欲望”的社会,但这与人性的逐利本质是相悖的。此外,他设立的卫所制度,虽然在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腐败,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还有宗室的免税特权,也随着宗室人数的增加,成为国家的一大漏洞。土地兼并是明朝的一个顽疾。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僚和地主,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却不用缴纳税收。这导致国家税基的不断萎缩,最终使得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而朝廷为了弥补财政亏空,不得不设立各种名目的税收,加重百姓的负担。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更是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为了挽救明朝的危局,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试图简化税收制度,增加国家收入。这条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触及到土地兼并的根本问题,也无法改变官僚集团腐败的本质。因此,张居正死后,明朝的财政危机再次爆发。
但真要说穷,那也不是,那些士绅地主,达官显贵一个比一个有钱!
朱氏皇族通过海禁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海上贸易,这在朱元璋时代是有利于帝国统治的。
但与此同时,“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也损害了沿海几个省老百姓的利益。是蛋糕大家都想吃,无奈朱元璋和朱棣太过强悍,之后,朱氏皇权彻底丧失了决定性的权威。从这之后,无论是海上的郑芝龙家族、刘大夏家族、汪直家族,还是陆地上代表着南方各大地主阶级利益的东林党,那个不是对明朝鲸吞蚕食?明朝是有钱,而且特别土豪。但明朝的钱都“富了朝臣,穷了朝廷”。即便是明朝晚期和李自成、努尔哈赤作战的时候,也挡不住大家族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将武器和粮食卖给明朝的敌人们。即便是明朝灭亡了,这些说自己“头皮痒”、“水太凉”、“我没钱”的大家族不照样荣华富贵吗?仅仅所不同的是,他们的上司换了一个姓而已。城头转换大王旗,谁来了都要读四书五经,都要拜我们的孔子不是吗?
实际上当时的人也知道……但知道归知道,就是没人能解决!
张居正稍微挣扎了下,然后就身败名裂,变法的成果也荡然无存。
灭霸的家乡泰坦星也是如此,他们知道问题在哪,也知道怎么解决!
可就是解决不了,然后矛盾越来越严重,最后大家一起完蛋!
灭霸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不是解决办法?
当然是,而且至少听起来很公平……可问题是整个泰坦星从上到下,没一个人会同意这种解决办法。
因为它违背人性!
然后泰坦星就灭亡了,然后灭霸就扭曲了!
可以灭霸的聪明才智不可能看不出这中间的问题,可偏偏灭霸选择了头铁……这要是死亡没在里面搞些东西,绝对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