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落耸耸肩,钱欢真的很无奈啊,禄东赞这家伙就像缩头乌龟一样,根本不与钱欢正面交锋,钱欢攻打,他弃城攻打其他城池,如今吐谷浑的将领被李二调走的差不多了,根本无法预防。
两方僵持,但钱欢知道吐蕃快要扛不住了,在国家富有程度上有巨大的差异,李二能抗住,松赞干布就不一定了,青稞一亩地能产多点粮食,一亩地的土豆能产多少,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农作物。
虽然味道差了一些。
几人热络时,李治在房间外探出头。
“你们喝酒不,牛将军说了,你们若是想喝酒就偷摸的,晚上由我与牛将军,唐俭守城。”
钱欢听后,看向众人。
“喝不喝”
“少喝一点”
“那就喝。”
钱欢等人在军中偷偷饮酒,李二则在长安召群臣议事,战败之国要入大唐接受李二的册封,他们的国家也要属于大唐帝国的附属国,百官统一决定,主要慧武侯不在长安,任何时候都可以。
但是如今吐蕃大食为降,还需要边疆传来大捷之报。
钱欢不在长安,这的确是个好计策,可是要以什么理由把钱欢赶出长安呢众人都在沉思这个问题,魏征突然开口。
“他乃大唐国候,立下战功,怎能不让其藐视敌国罪臣慧武侯理应受到战败之国朝拜。”
褚遂良斜视魏征。
“他撒泼要杀渊盖苏文,你能拦住”
魏征不开口了,一脸的蛋疼样子,如今的慧武侯成了麻烦,百官头疼时,长孙冲突然出现在太极宫,身披凤袍,冷眼看向殿中众人。
“本宫的儿子理应有此权利,留在长安审视手下败将。”
这是长孙第二次参与国事,第一次为钱欢谋反,霸气的像朝中重臣宣战,今日再一次为钱欢不公,立下滔滔战功,留在长安都不行所有人都尴尬的看着长孙,这不是针对钱欢,而是担心钱欢的脾气,李二皱眉看向长孙,长孙无视李二,再次道。
“本宫的儿子,本宫来管教,陛下,臣妾告退。”
长孙退去,百官看向李二,李二一阵尴尬,魏征再次出言。
“陛下,慧武侯曾拒绝陛下收其为义子的旨意,皇后称慧武侯为儿,是否有些不妥”
哪壶不开提哪壶,李二大怒。
“他是皇后的义子,这和朕有什么关系,魏征,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着了钱欢留在长安,无须在意。”
这时宫外传来一声通报。
“陛下,吐蕃派人送来一封使臣和一封书信。”
杜如晦闭上眼吐出一口浊气。
“吐蕃降了。”
正文第六百一十二章骂战再起
吐蕃送来的不是投降书,派来的使者也不是来俯首称臣,而是吐蕃要与大唐帝国休战,中东出现一个叫做德罕默得的人才,一手古兰经一手屠刀正在统一白衣大食,绿衣大食等地,吐蕃如在与大唐征战只会让敌军趁机而入。
吐蕃愿派禄东赞入长安赔礼,并许诺大量战马来补偿这一次战争。
在百官商议之下,李二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意见,但两方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和平的,已经结下了恩怨,注定有一场生死之争。但松赞干布信中提起的这个默罕德默让群臣有些迷茫,他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杜如晦躬身上前。
“陛下,我等对西域了解甚微,慧武侯曾在西域生活三年之久,请陛下召慧武侯班师回朝。”
如今杜如晦与钱欢之间大恩怨已经化干戈为玉帛,至于剩下的矛盾都是搬不上台面的鸡毛蒜皮之事,他这个意见没有人拒绝,所有人都闭口不言,李二点了点头,百官再次商议吐蕃之事,李二却兴致泱泱,他对中东升起了兴趣,他已经多年未逢值得让他升起斗志的对手。
这手拿古兰经的人似乎可以一战,但是距离太远了。
大唐皇室与吐蕃天山同时送出旨意传入吐谷浑,旨意的内容相仿,均是告诉钱欢与禄东赞战争结束了,班师回朝。
两国旨意传入吐谷浑时,钱欢正在与禄东赞对持,两人隔河对峙,两国将士握紧手中的兵器,只等各国将领一声令下,越河杀敌。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两国天使同时到达两人身旁,两尊圣旨落在两人手中。
钱欢把圣旨递给黄野,不看。
禄东赞把圣旨交给侍从,同样不看。
两国将士不知眼前这是什么情况,钱欢清了清嗓子,朗声喊道。
“你家松赞干布告诉你回家吃饭了。”
“你大唐陛下告诉你退兵。”
禄东赞同时开口,都猜到了对方旨意的内容,两人听了对方喊话均是一愣,钱欢夺过圣旨,禄东赞身旁的侍从也打开圣旨交给禄东赞,随后两人脸色顺便,当真是撤军的旨意。
钱欢接到的命令是返回长安,吐谷浑交给牛进达和唐俭。
禄东赞则是撤军离开吐谷浑,禄东赞撤军,大唐吴王恪同样撤军离开吐蕃。
突然的消息让两人都摸不清头脑,钱欢十分不甘心,在给他一段时间,他自认为绝对能拿下禄东赞,卷起圣旨砸向禄东赞,禄东赞不闪不躲,圣旨却在半空落入河中顺着河水冲走,钱欢敢如此,禄东赞却不敢。
“禄西赞,告诉你们家老头,这战马大唐不要了,速速整军开战,莫说本候偷袭你。”
说撤军就撤军我钱欢不要面子呀禄东赞却哈哈大笑。
“土狗,你能代表你们陛下小心风大闪了舌头,本相日后没有对手是会寂寞的”
禄东赞在嘴上从来不弱于钱欢,钱欢梗着脖子盯着禄东赞,许久没有开口,他当真不能代表李二,也不能违抗他的旨意,但很不甘心,说不打就不打了虽然吐蕃以战败国姿补偿数万战马,他们吐蕃最不缺的就是战马。
禄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