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1 / 2)

回到清朝做霸主 蓦物 6444 字 2019-03-22

界上许多的国家,奥斯曼帝国自然不能幸免,西方国家也采取了思想入侵,使得奥斯曼帝国一边应付国内的起义,一边用兵抵御各国的蚕食。

1829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最后在英、法、俄三大国的主动干涉下,希腊宣布独立,随后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直到之后的俄土战争结束,才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完全独立。

此外,奥斯曼帝国在占领埃及之后,被英军以整顿治安为借口占据埃及,当时埃及和苏丹两地,仍然还是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地区的一个省份,不过在十九世纪,各大帝国之间,都没有采取完全占领,主要是权力的平衡,同时,各国都希望趁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时机,提高自身在其地区的影响力,最终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

但这个时候,英国却竭力抑制他们,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奥斯曼帝国,双方共同支配地中海东部的权利。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也如东方晚清一般,在已经60岁的哈米德二世带领下,成为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最黑暗的时代,可以称之为暴政时期。

根据多年的情报累计分析,哈米德二世即位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早就由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缓慢,对内部统治已经出现了摇摇欲坠的情况,在加上民族之间的矛盾丛生,血腥镇压成为哈米德二世暴政的唯一手段,所以在哈米德二世即位后的第二年,俄土战争爆发。

经过三次大会战之后,沙俄帝国突破了多瑙河的防线,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宣布失败,并签署了投降条约,而最为世界老大,大英帝国自当不能容忍沙俄帝国的单独吞并行为,所以英国人就直接把海军舰队开到了金角湾。

不过最后由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也就是现在远东的外交部长的调解,达成了共同宰割奥斯曼帝国的计划,沙俄帝国保护保加利亚,英国取的塞浦路斯,奥地利也乘机把波黑划为势力范围,奥斯曼帝国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成为著名的西亚病夫。

第三三四章:西亚病夫奥斯曼二

哈米德二世的统治,是从与沙俄作战失败后开始的事情,解散议会、停止已经开始实行的宪法,以作战失败的名义将首相等人集体米驱逐,随后他又深居皇宫,依靠奥斯曼帝国的秘密警察,维持着自己的统治,时间长达30年之久。

暴行还在继续,从1895年至1896年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哈米德二世就命令奥斯曼军队,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多次大屠杀,死亡人数高达16万人,虽然很快就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不过我行我素的哈米德二世根本就没有准备停止暴行。

而英国与法国两大集团,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名义上是用来来制止这些暴行,所以英国夺取霸占埃及后,法国夺取突尼斯。

英法两国的联手之后,哈米德二世也开始寻求更多的支持,于是哈米德二世就拉上当时刚刚即位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作为报酬,允许德国在伊拉克修建巴格达铁路。

哈米德二世在统治中,也渐渐意识到知识宣传的作用,所以在内政、教育方面实行教育改革,先后建立18所学校,全国各地军事学校,1900年还建立伊斯坦布尔大学。

在推行泛伊斯兰主义的同时也推行现代化的建设,但企图分离的少数民族与进行残酷的镇压还在继续,而对伊斯兰世界,哈米德二世始终企图自己最后可以成为广大穆斯林的精神领袖,这样也是为了提高他与西方各国对抗的资本,完全违背了奥斯曼帝国曾经以精明的人才治理国家,以对帝国忠诚不论种族、不分宗教背景均可任用的行政系统。

哈米德二世在国内实行的统治,可以说是完全逆潮流而动的行为,也正是因为他的平庸才智,领导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走入困境之中,也导西方各国称他为血腥的苏丹,哈米德二世的暴君式统治,渐渐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各地人民的普遍不满,情绪也随着不同的局势而发展。

所以,在奥斯曼帝国内部,这种众人的情绪支持了土耳其青年党的成长,在土耳其青年的领导下,奥斯曼帝国国内各地频频爆发武装革命。

原本哈米德二世的上台,就是奥斯曼共和党在宫廷阴谋中废黜迈吉德一世的长子,才有了哈米德二世,因此奥斯曼共和党成为了奥斯曼第一大党派,不过在奥斯曼共和党的支持下,哈米德二世走上了王位,可也就在同年,奥斯曼共和党领袖,任职奥斯曼帝国首相哈特帕以及一群奥斯曼共和党主要成员遭到驱逐。

奥斯曼共和党的土崩瓦解,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后果,怪不了别人,可是一群没有精神寄托的党员,最后也秘密组织成了多个党派,长期暗中活动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他们也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就是要把哈米德二世赶下台,不过羽翼已丰的哈米德二世,早就不是昨日黄花,任人宰割。

在那一段长达30年的黑暗时代中,奥斯曼帝国各地都有哈米德二世的爪牙,只要稍稍发现有意图污蔑哈米德二世的迹象,无需上报就可以立即处死,有的甚至直接全家遭到血洗,不过奥斯曼帝国的人民也就在这样的暴行下,逐渐明白了他们必须反抗。

不过作为欧洲大陆的庞大帝国之一,奥斯曼帝国的军事组织还是拥有不可估计的战斗力,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步壮大,军事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不过却有一套完善的募兵制度,其中主要效忠哈米德二世的爪牙就是特卫部队。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特点,为了有效的维持各地的秩序,同时达到守卫边界防御的任务,奥斯曼帝国不但有职业的卫戍部队,还有用当地人建立的民兵部队,称为特卫部队。

特卫部队可以说是一支附庸军队,不过就是这样的一支附庸军队,却在奥斯曼帝国的悠久历史中,为帝国的征服事业,扮演异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是不可替代的主要角色,重要性完全超过所人的想象,特别14世纪至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主力就是特卫部队。

在卫戍部队征服一个地区之后,就交给特卫部队接手控制,首先采取对当地人的行动限制,等到宗主权完全转交之后,再由卫戍部队接管,特卫部队才会离开该地区,直接奔赴下一个新占领区,为他们的主人鞍前马后。

一切照旧,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特卫部队奔赴各地强行建立直接有效的行政军事统治,让住在皇宫内的国王无后顾之忧。

随着欧洲十字军席卷的ng潮,奥斯曼帝国境内曾经还是多次掀起叛乱,这一点也使得国王无法信赖一些卫戍部队,军事的主导权力,就开始向特卫部倾斜。

而为了特卫部队的掌控权,奥斯曼国王们也先后开始在这个军团中,安排一些土耳其的贵族后代,编制、薪饷、统一的制服、正统伊斯兰宫廷教育,服役的角色开始转变,原本只是附属义务的民兵成为了嫡系部队,建制也不再是单纯的步兵,而是向骑兵等高阶兵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