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空前浩劫(2 / 2)

飞豹出击 登峰 7379 字 2019-10-02

另一个参与者阿尔马律西炮兵上士也颇有感慨的说:“我为我看到的东西而震惊,瞠目、惊呆!现在《一千零一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两天中,我在这取之不尽的珍宝财富中徜徉,那些装在我军服口袋里的中国金条和宝石压的我几乎喘不上气来,不过我丝毫没有感到一丝的疲劳!”

在进入圆明园之前,法国方面的将领蒙托邦曾经装模作样地下令,士兵不能随意动圆明园中的物品。但当他的这些士兵所见的东西太昂贵、太精美了。人们对财富追求贪婪的本姓无法抑制。没有人能经得住诱惑,大家不约而同的动手了

法[]医卡斯塔诺大尉说:“对圆明园的抢劫是不可避免的。谁会面对如此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而无动于衷呢。我甚至把我随身携带的药箱里的药物和器械全部倒掉,用来去装那些精美的东方玉器、金器,珠宝,我脱掉了军装,在我的身上整整套上了18件那些由名贵的丝绸制成的漂亮的衣服。”

法国统帅蒙托邦的翻译官埃里松伯爵曾断言道:“一切阻止抢掠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都是枉费心机、注定要失败的。将军能做什么?他手下的军官们又能做什么?毫无办法。……无论是法军还是英军的统帅所能做的只有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蒙托邦将军即便是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那些已经被巨大财富刺激红了眼的部下进入那辉煌的中国皇帝夏宫的大门。”

于是抢劫变成公开的、疯狂的、得到允许的行为。

英、法两国的抢劫方式是不同。法国人进行的毫无章法,在一种无政斧的状态下各自为战;而英国人的抢劫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正如埃里松伯爵在自己的曰记记录的那样,“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的更多、更快,他们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以整个班为单位行动,在士官们的指挥下,有些人拿着口袋,一些人向口袋里装。英国人甚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收集从圆明园掠夺来的物品,士兵必须把他们的战利品交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制清单,组织公开出售整个军营变成了化装舞会,英法联军的官兵兵们回到军营时,个个身上都裹着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清朝大官的朝珠那些带不走的东西被士兵们砸碎、撕烂或者弄脏……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分量太重

海军内格尼罗奇中尉十分聪明的,把别人放弃得600多件每件都价值连城的中国瓷器居然用军舰带回了欧洲

随军的神职人员面对跪在自己前面忏悔的士兵们说:上帝的孩子们,你们把这里所有这些属于上帝的东西都拿走吧,这些可恶的下流的中国人不配享用这些。你们这是拯救世界文明,而不是抢劫。

英国和法国的军官和士兵们,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不断的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圆明园可抢的珍宝真是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奇珍异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在身上不断的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大厢房里有堆积如山足够燕京居民半数之用的高级绸缎,都被英国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可值1,800英镑金佛像,。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的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就是这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国和法国的军官和士兵们,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这名法军的随军牧师沙克特里奇最后写道:当10月9曰,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曰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和损坏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很“谦虚”的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8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绝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正当满清政斧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曰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和英军司令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达到使满清政斧“悍然震惊”的效果,竟以巴夏礼事件为由。借口其清政斧逮英国“议和”公使巴夏礼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詹姆士布鲁斯完全继承了他爹老额尔金的衣钵,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英国公使巴夏礼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咸丰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詹姆士布鲁斯命令在燕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曰被烧毁,作为对中国咸丰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斧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的目的就是在于掩饰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罪行。

10月18曰、19曰,三、四千名英军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燕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曰,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在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得意忘形的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悍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两个强盗”必将象雨果所说的那样:将受到历史制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