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恒第一反应就是其中有诈,因为这本经书一旦被道门得到,可想而知佛门的声望会遭到多大的打击。
而历代佛门高僧于历代辩经大会中所留下的智慧和思想,也将彻底沦为谎言和笑话
一个撒了几百年谎的宗教,还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吗
这个后果,严重到足以动摇佛门的根基了
慧空缓缓道:“此孤本有汉朝国印和大月氏王使伊存的印章,且有景庐的签章和其亲笔签名,国师一看便知真假。”
陆恒脑中念头急转,决定先应下来。
“好,只要经书是真的,你们的条件我便答应了”
慧空并未露出喜色,因为这结果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他似笑非笑道:“国师总不会认为,空口白牙,我就会把经书交给你吧”
“我可立下道誓”陆恒道。
慧空和同行僧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嘲弄之色。
国师又怎样
只要是道士,就不信你面对这本浮屠经,你不心动
“国师,你就算发下道誓,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遵从呢”慧空呵呵笑道,“不如这样,国师只要放开防范,任我种下伏魔印,浮屠经我立刻双手奉上。等到国师履行了诺言,我再为国师解开禁制。”
陆恒眼中闪过一丝冷色,道:“哦这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怎么知道你们所谓的经书是不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慧空道,“此经书真假极好辨认,国师一看便知。”
第二百一十七章陆恒之疑,禅宗之争
s:上章最后一句有bug,说慧空当众出示经书为错误,前后行为矛盾,已删改。
浮屠经自不能轻易示人,陆恒和李淳风传音几句,便和两位和尚一同进入屋内。
两个和尚十分警惕,自始至终都全神戒备,和陆恒保持距离,防他暴起伤人。
“国师神威,我等多有耳闻。”慧空在桌前站定,笑眯眯开口道。“为防国师心生歹意,烦请立于两丈开外。”
“好啊。”陆恒丝毫不以为意,转身在两丈外的墙根处站定。
慧空眼珠一转,又道:“国师如此干脆,想必即使立于两丈之外,也有信心擒住我俩,不若自封修为”
陆恒冷笑打断他到:“再敢得寸进尺,交易不做也罢,你们两个就都去见佛祖吧”
慧空面色一滞,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哈哈道:“只是玩笑罢了,国师何必当真”
“不过国师最好不要打抢经书的主意。”慧空话锋一转又道,“此经附着我的神识,只要国师身形一动,我就立刻销毁此经。还有”
慧空看了眼同行之僧,这人立刻取出一个玉莲花来,手掐了个法印往这玉莲花一指,顿时静室生辉,光泽万丈,只见一道佛陀虚影凭空出现,将二人笼罩在内。
陆恒瞳孔微缩,这佛陀虚影所波动的恐怖威压,即使是他也感到阵阵心悸,可见其威力定然不俗。
“此乃我寺十位禅院长老联手开过光的佛宝,”慧空看着陆恒道,“凭借此宝,即使我禅门忍祖出手,也足以抵挡一炷香的工夫。这段时间,足够我们施展遁术远遁而去了。”
“所以国师千万不要有不必要的想法,不然损人害己,得不偿失啊”
陆恒不耐道:“啰里吧嗦,少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以为世上所有人都和你们和尚一样口蜜腹剑吗”
“你”慧空勃然大怒,“国师最好嘴上积德,不然”
“不然怎样”陆恒瞪眼,“找我交易的是你们,如今防我如防盗的也是你们,你这贼秃,胆敢质疑本国师的人品,要是能完成交易,不揍你们一顿,难解我心头之气”
慧空闻言只是冷笑,不过陆恒表现得如此冲动易怒,倒让他心里倒是放心不少。
做好了一切防范,慧空脸上表情收敛,从怀里掏出一张似锦非锦的残破布帛来,将其小心翼翼展了开来。
“这,就是景庐所书的浮屠经原本”慧空道,“其上的枚枚印章,都足以印证此经真伪。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师请看这里”
慧空又拿出一张锦帛来道:“这是景庐所书枚乘之赋七发,国师对照其笔迹即可发现,两者运笔行峰完全相同,此也可佐证,此经确乃原本。”
陆恒仔细甄察良久,面色渐渐缓和下来。
他虽然不会鉴别古迹,但到了他这种境界,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可以断定,这本浮屠经,确为真品无疑
这就好办了,陆恒笑了起来。
他缓缓点头笑道:“不错,的确是原本。”
慧空笑道:“此经在我寺传承六百余年,代代都由住持亲手相传,自然假不了。”
陆恒叹道:“此经事关佛门名誉,本应早早销毁,以绝后患。但贵寺的历代住持却使它能留流传下来,可见他们都是不忍佛门真籍毁于一旦,乃真正的崇佛礼佛之人,佩服,佩服。”
见慧空面有得色,陆恒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只是你们私盗经书,弘忍法师知道吗慧能法师也知道吗”
“这”慧空脸色阴沉下来,“这与国师无关既然经书为真,国师若诚心交易,还请放开戒备,让我种下伏魔印”
“不急”陆恒笑呵呵道,“让我来猜猜,此事,弘忍法师和慧能法师,定然是不知情的,不过只凭你们两个,也绝没有这个胆子,应该是你们一群支持慧能的和尚,瞒着慧能和弘忍搞出来的吧”
慧空眼中闪过一丝惊疑,忍不住问道:“你如何得知”
“因为这不是神秀的破绽,而是你们佛门的破绽啊”陆恒摇头叹道,“不过策划此事之人当真是有大决断之人,此经一旦面世,佛门虽会暂时受挫,可慧能的顿教法门一出,他立刻功和达摩比肩,德与菩萨争锋,成为佛门力挽狂澜的绝代领袖好计策,好计策”
此话一出,二僧耸然变色
慧能和神秀争夺禅宗六祖的典故,在后世广为人知,而那两首佛偈,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六祖坛经中说,